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書寫痙攣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運動障礙,好發于青少年群體,尤其是長期大量書寫的學生。其主要表現為書寫時手部肌肉緊張、不協調,導致字跡改變,如字體變大、筆畫不流暢、字形扭曲等,嚴重者還會出現手部疼痛、僵硬,甚至無法握筆。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作業質量,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使其產生焦慮、自卑等情緒。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青少年書寫痙攣的發生與人體的整體狀態密切相關。中醫認為,"肝主筋,其華在爪",手部的靈活運動依賴于肝血的濡養。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若長期過度用眼、用腦,加之學習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容易導致肝血不足、肝風內動,進而引發手部肌肉的痙攣和不協調。此外,脾胃虛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濡養筋脈,也會導致手部功能異常。
未病先防:守護書寫的“正氣”之道
中醫“治未病”的核心智慧,恰在于此刻行動未雨綢繆。面對這日益突出的青少年健康隱患,中醫給出極具生活化指導性的防護要訣:
起居有常,順天應時:遵循春生夏長的養生節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尤其夜晚11點前入睡養肝血。午間小憩或閉目養神片刻,緩解疲勞滋生氣血。利用睡前半小時,以溫水泡暖手部關節,輕輕拉伸手指關節處筋絡,促進局部氣血流動。鼓勵孩子課間10分鐘離開座位活動筋骨,讓氣血自然流動起來。
食療養筋,平衡為美:日常飲食上精心安排:早餐可以加入一碗滋養脾胃的小米粥,內放幾枚紅棗補中益氣,再配一小把健脾補腎的黑芝麻、核桃;課間以枸杞、桑葚制成的酸甜補益茶飲補充氣血,兼顧口感與健康;減少生冷油膩等易損傷脾氣的食物攝入,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身體根本。
盛勁強大夫,中醫主治醫師,臨床工作近 30 載,在書寫痙攣、痙攣性斜頸、梅杰綜合征、小腦萎縮、運動神經元病、帕金森病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上頗具造詣。他擅長運用中醫藥療法,從整體出發,針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為眾多深受疑難病癥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