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顫證病在筋脈,與肝、腎、脾等臟關系密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明朝孫一奎的《赤水玄珠》中記載:“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就好比一棵樹,如果長期得不到營養滋養就會長不好,這時候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便會跟著搖擺晃動。
案例介紹:
右手抖動近4年,加重1年,緊張、生氣時明顯,寫字、拿東西加重,當地診斷為特發性震顫。自述上身怕熱,下身怕冷,尿頻,偶爾焦慮、心慌。看了他的舌象,舌體胖大,有齒痕,白膩苔。于是,給患者開方:黑順片,巴戟天,桂枝,柴胡,黃芩,黃芪,雞血藤,當歸,熟地,首烏,山芋肉,蒼術,茯苓,桃仁,紅花。調理一段時間后,患者手抖減輕,多尿、煩躁好轉。再繼續調理了一段時間,手抖越來越輕,可正常書寫、持物。
這個病人,就是上身怕熱一些,下身怕寒一些,有寒有熱,寒熱錯雜。但他的熱是因寒致熱,即脾腎陽虛導致的肝郁化熱。所以,這個它根本是脾腎的陽虛,方子用到黑順片、巴戟天、桂枝這些去補脾腎。同時,需要給他清熱,用柴胡、黃芩就可以了。脾主化生氣血,脾虛以后它氣血生成不足。腎主骨生髓,骨髓能造血,所以只要是脾腎虛,它都會導致氣血不足。所以要補氣血。這里用了黃芪,雞血藤,當歸,熟地,首烏,山芋肉,重在補益氣血及腎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