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惡浪捍威城,權仗無操抵死爭。五百健兒齊殉國,中華何止義田橫!"這首詩講述的是一段鮮為人知卻震撼人心的抗戰史詩。廣東子弟姚子清率500壯士死守寶山城的故事。當我們回望1937年的那個秋天,那些年輕的生命在吳淞口譜寫的壯歌,至今仍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蕩。
1937年9月,淞滬會戰進入最慘烈的階段。日軍兩個師團在上海北部登陸,寶山城成為阻擋敵軍深入的關鍵。這座位于吳淞口的彈丸之城,東南北三面臨海,方圓不足十里,卻扼守著長江門戶。向南十里是吳淞炮臺,向西十里是獅子林要塞,東北緊靠長江——這里既是阻擊敵艦闖入長江的重要防線,也是保衛上海戰場側翼的關鍵堡壘。
姚子清奉命率國民革命軍第18軍98師292旅583團第三營駐守此地。這位來自廣東的年輕軍官或許不會想到,他即將在這座孤城寫下中國軍人最悲壯的一頁。
當姚子清率部進駐寶山時,日軍的包圍圈正在收緊。左路日軍第十一師團已從川沙登陸攻入羅店,右路第三師團在松井石根指揮下猛攻獅子林。更致命的是,剛從青島增援的第十一師團天谷支隊,以坦克開路,沿吳淞-月浦公路穿插寶山守軍側翼。9月5日,天谷支隊與進攻月浦的日軍匯合,國軍被迫后撤。
此時,姚子清本可以趁包圍未合時撤離。但他立下誓言:"與寶山共存亡"。他僅派一名士兵突圍向98師師長夏楚忠遞送遺書:"本與敵偕亡之旨,固守待援,一息尚存,奮斗到底!"這封簡短的遺書,成為500壯士最后的誓言。
9月6日,寶山城徹底被圍。姚子青率500余名官兵背水一戰。上午9時,日軍30余艘軍艦列陣東門江面,1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炮火準備持續至10時,隨后施放煙幕掩護步兵進攻。主攻部隊為第三師團步兵第68聯隊第一大隊,在煙幕掩護下向南城墻發起沖鋒。
城內守軍巧妙配合,多次擊退日軍。日軍見強攻不下,發射硫磺彈縱火,全城陷入火海,東南城墻被重型榴彈炮轟塌缺口。日軍突入后,雙方展開慘烈巷戰。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為戰場,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筑起最后防線。
關于姚子清的陣亡細節,中方資料未詳,但日軍記載:"東南角突入時,百余名敵軍猛然逆襲。"98師師長夏楚忠9月11日電報稱:"查營長系危急之際,親率少數部隊向敵沖擊……哀元等視死如歸,可云壯烈犧牲。"不難推測,姚子清在城破后率殘部沖鋒殉國。
9月7日午后,寶山城陷落,全營500余名官兵無一生還。日軍立碑厚葬姚子青,并集體祭奠。國民政府追授其陸軍少將,上海市民聞訊慟哭,《大美晚報》贊道:"此次姚營全部殉城,其偉大壯烈,實令人肅然起敬,此非僅為中國之光榮,亦為全人類之光榮!"
寶山陷落后,日軍第十一師團與第三師團連成一片,而羅店爭奪戰仍在持續。這片土地因雙方反復拉鋸被稱為"血肉磨坊",其殘酷程度堪比一戰。姚子青與500壯士用生命筑起的防線,雖未能阻止日軍推進,卻讓世界見證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