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我樓下老張最近總說要移民
他有次散步和小區里人說:你看這小區停車位,搶得頭破血流,孩子上學,半夜就得去排隊報名;樓下廣場舞音樂吵得人睡不著……
那人懟他:那你倒是去跟物業反映啊,去社區提建議啊,光說有啥用?
老張擺擺手:反映了也白反映,這么多年不都這樣?還不如換個地方,聽說國外小區車位寬,上學不用搶,晚上安安靜靜的。
其實我懂老張的心思。
他不是不想改善,是覺得改善這事兒,太遙遠,太費勁了。
就像小區里的健身器材,銹得厲害,好幾個鄰居說過該換了。物業說等申請經費?一等就是兩年。
后來有個小伙子天天去物業蹲點,又聯合幾十戶業主簽字,總算把新器材盼來了。但老張沒參與,他說:我哪有那功夫耗著?天天還得給孫子做早飯呢。
對很多人來說,改善像種莊稼,得松土、施肥、等天公作美,可能忙活大半年,收成還不一定好。而移民像買現成的饅頭,掏了錢就能拿到,雖然貴點,但省了自己和面發面的麻煩。
去年表姐也動了移民的念頭。她女兒上小學,每天作業寫到十點,周末排滿補習班。她去學校跟老師提議能不能少留點作業,老師說:別的孩子都在拼,你家不拼就落后了。
她想聯合其他家長一起反映,結果一半人說忍忍吧,都是為了孩子好,另一半說:我們家孩子能跟上,不用改。
表姐沒轍了,跟我說:我不是不想讓教育輕松點,可我一個人說了不算啊。聽說國外孩子放學早,作業少,要不咱也走?
她不是沒試過改善,是試過之后,覺得自己像一滴水掉進了大湖里,連個響兒都聽不見。
還有些人,是被對比迷了眼。
手機上總刷到別人發的:國外醫院不用排隊,國外馬路干凈得能坐,國外上班從不加班。他們忘了想,那些視頻里沒拍出來的:國外看病貴得離譜,感冒發燒可能花掉半個月工資。
某網友曬出德國看病花銷
國外冬天掃雪得自己來,不然鄰居會投訴,國外職場也有勾心斗角,語言不通更難混。
就像鄰居家的小年輕,總說國內快遞員態度差,轉頭就羨慕國外快遞送得禮貌。可他沒見過,國外快遞丟了沒人管,送錯了只能自認倒霉這些,沒人拍視頻發出來。
其實啊,哪有什么完美的地方
小區里那個總罵物業不作為的李姐,前陣子真搬去了另一個小區。結果新小區物業費貴了一倍,綠化還沒原來的好,她又開始念叨:還是老地方住慣了,雖然亂點,但鄰居都熟。
老張的移民申請,后來也黃了。兒子在國外找工作不順利,說:還是國內機會多,讓他別折騰了。現在老張散步時,開始跟人說:其實咱小區也還行,至少買個菜出門就有,國外買根蔥都得開車半小時。
而想移民,有時是沒看清遠方的難處,有時是累得不想再為眼前的問題較勁,有時只是覺得換個地方,或許一切會好。
但改善這事兒,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就像小區門口的路,以前坑坑洼洼,后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建議,社區協調修路隊,現在走起來平平整整的,這就是慢慢變好的樣子。
有人選擇留下來,一點點填坑。有人選擇走出去,換條路走。沒有對錯,只是選了不同的活法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