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中醫:夏天總上火?口腔潰瘍、失眠煩躁反復來?別再瞎清火了!
黃燕 廣東省中醫院 主任醫師,現定期在廣州宏韻中醫館坐診。一到夏天,身邊總有人喊 “上火了”,嘴巴里長潰瘍,疼得吃不下飯;喉嚨干癢腫痛,咽口水都費勁;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心里煩躁得像揣了團火,明明身上發燙,手腳卻有點涼;更怪的是,喝了不少涼茶、吃了清火片,不僅沒好轉,反而覺得渾身乏力,胃口也差了。
如果你也有這些情況,別再盲目 “清火” 了!夏天的火,很多時候不是 “實火”,而是 “浮游之陽” 在搗亂 —— 就像爐子里的火沒燒旺,火苗反而飄到外面亂竄,看似上火,實則是體內陽氣 “根基不穩”。而能把這些浮火穩穩 “招回家” 的,正是一劑被埋沒已久的古方—— 引火湯。夏天為什么特別容易招惹 “浮游之陽”?從中醫角度看,夏天本該是陽氣向外宣發的季節,就像太陽把熱量灑向大地。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卻總在 “傷陽氣”。天熱就躲在空調房里,冷飲冰西瓜不離手,把本該向外散的陽氣 “憋” 在體內;晚上熬夜刷手機,白天又貪睡少動,陽氣得不到正常的升發和收藏;再加上夏天出汗多,陰液易損耗,陽氣失去依托,就容易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漂浮在上半身,形成 “虛火”。這種 “浮火” 最會騙人:表面看是口腔潰瘍、咽喉痛、心煩失眠,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類人往往舌頭顏色偏淡,不是實火那種鮮紅;平時怕冷,喝了涼水會覺得肚子不舒服;大便也多是稀溏的,不是干結。這時候如果用苦寒的清火藥用,就像在本就不旺的爐子里潑冷水,只會讓陽氣更虛,浮火更難控制。引火湯的精妙之處,就在于它不直接 “滅火”,而是 “引火歸元”—— 把漂浮在外的虛火,輕輕拉回它該在的位置。這個方子由熟地、巴戟天、茯苓、麥冬、五味子組成,每一味藥都有其深意。熟地用量最大,能滋陰養血、補腎填精,就像給陽氣準備好 “根據地”,讓浮火有處可回;
巴戟天溫補腎陽,看似和 “上火” 矛盾,實則它能固住陽氣的根基,不讓陽氣再往外飄,就像給爐子加了個擋風板;
茯苓健脾滲濕,防止濕氣阻礙陽氣回歸;麥冬和五味子能滋陰潤燥、收斂肺氣,既補充夏天損耗的陰液,又能幫著 “拉住” 浮火,不讓它再往上竄。幾味藥搭配起來,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就像一雙溫柔的手,把漂浮的陽氣輕輕托回丹田,從根源上解決虛火問題。引火湯專門針對“虛火上浮”的情況。而那些真正的 “實火”,比如牙齦腫痛、口臭、大便干結、舌紅苔黃厚膩,就不適合用引火湯,這類情況需要清熱瀉火,用引火湯反而會加重癥狀。
黃燕中醫 擅長:臨證擅長針藥相須為用,中西醫協同診治神經內科及其他內科疾病,如中風、眩暈、頭痛、癡呆、癲癇、顫證、失眠、郁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