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有個視頻特別扎心,一個9歲的小男孩邊哭邊說:"我媽媽37歲,失業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這話一說出來,評論區直接炸鍋,好多35歲以上的打工人都在倒苦水:投出去的簡歷像扔進黑洞一樣沒有回音,面試時被問"還能熬夜加班嗎""孩子誰照顧",更過分的是有的HR直接暗示"您這個年紀不太合適"。
但有意思的是,網上同時又在瘋傳什么40歲程序員送外賣月入過萬、50歲阿姨做家政供孩子上大學的雞湯故事。這就讓人納悶了,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
先來看看招聘軟件上的年齡歧視有多離譜
有招聘平臺偷偷流出的數據顯示,35歲以上的求職者收到的面試邀請少得可憐。制造業的HR說得更直白:"看到1982年出生的簡歷直接pass"。互聯網公司更夸張,32歲投個基層崗位,系統自動給你打上"超齡風險"的標簽。最諷刺的是什么?這些公司的管理層平均年齡都快50了,這不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嗎?
以前說"肯吃苦就能找到工作"?現在別天真了
網上總有人說"你看我家保潔阿姨月入8000",但他們不會告訴你,這個阿姨每天要干14個小時,腰都累出毛病了還得跪著擦地。廣州有家制衣廠招工,38歲的大姐因為"手腳不夠快"被拒絕,廠長還理直氣壯地說:"20歲的小姑娘一天能做100件,你只能做60件。"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拿"勤勞致富"說事,簡直就是"老黃歷擦屁股——早過時了"。
如今 中年危機面前人人平等
北京中關村有個42歲的產品經理被裁員后去開網約車,結果被乘客嘲笑"這么大年紀還出來開車";上海一個外企財務總監失業后,連記賬公司都嫌她"太老實不會做假賬"。建筑行業更慘,超過一半的農民工都50多歲了,連個社保都沒有,還談什么"體面養老"?
咱們都內卷成這樣了,那國外是怎樣的呢?
數據顯示:日本便利店里65歲以上的店員占了四成,政府還給企業發補貼鼓勵雇傭老年人;德國汽車廠的流水線工人平均年齡47歲,靠自動化設備減輕體力活。再看看咱們這兒,有家新能源車廠招焊工居然要求"35歲以下",可他們賣的車上還打著廣告說"陪伴家庭每一個重要時刻"——咋的?車主過了35歲就不配開車了?
如今一些領域的年輕人正在改變游戲規則
現在00后不是在整頓職場嗎?沒想到他們順便給中年人開了條活路。杭州有個95后的老板專門招35歲以上的員工,他說:"這些人比小年輕更懂得怎么伺候甲方爸爸。"抖音上有個"大齡打工者聯盟"的話題,播放量都破10億了,有個90后的主管說:"姜還是老的辣,帶團隊比那些愣頭青穩當多了。"
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真該看看數據:2023年全國缺1900萬技術工人,可45歲以上的技術工人失業率卻高達21%。今天你們笑話37歲的媽媽找不到工作,明天可能就是你自己。
現在人社局出了新政策說不準設年齡門檻,結果企業轉頭就搞出個"優先錄用年輕人"的潛規則。要我說啊,下次招聘廣告干脆直接寫:"熱烈歡迎25歲以下小鮮肉,35歲以上的老臘肉請自覺投胎。"
中年人真的找個工作就那么困難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