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人”一詞作為這幾年引進的外來詞匯,最早是與設計師品牌、買手店、精品咖啡等小眾文化強綁定,強調主理人的個人審美、品牌理念與文化輸出。
而今,無論是開咖啡店的、賣衣服的、賣水果的、做美甲的、開酒館的……都敢往自己的社交賬號上貼上“主理人”的標簽。在上海,一塊磚頭能砸中10個“主理人”。
“你好我是豬肉鋪的主理人,請問你要買哪個位置的肉?”“菜鳥驛站主理人為你服務,尾號多少?”
隨著貼的人越來越多,“主理人”的內涵也開始“通貨膨脹”,現在還敢貼的隨之而來的便是嘲諷。
這些“主理人”通常裝腔作勢,用中英混雜話術,給消費者“上課”:“我們的brand emotion是be yourself,我們店的location是非常casual的……”
有的普通商品包裝后高價出售,大高加索山脈牛肉塔塔、北海道天空之境牛乳生吐司、京都紫蘇桂花酒釀圓子。任何放在菜市場僅需三塊五的食材,放在滬式bistro的菜單上,就能變成你可望不可及的高嶺之花。
還有對熟客諂媚,對新客冷漠,“不好意思,我們這里只接受預約。”“我們只想接待有taste和sense的customer。”
給這群“裝貨”裝到了!老板就是老板嘛,個體戶就個體戶嘛,非得整些洋詞出洋相。還有什么“執事”,連“創始人”都變得很廉價了。
如果這風刮到法律圈,會是什么樣?法官開庭:“別叫我審判長,叫我案件‘主理人’!”“不好意思,先生,我們這里的法庭不能拍照哈!”“不好意思,我們這里只接受預約,不接待散客。”
律師:“這個Case呢,從法律角度上講是feasible。我們的professional您也看到了。”“主理人特辦律師費3萬一個階段,主理人精選的代擬債權債務概括轉移合同律師費800元/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