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先生,這位橫跨晚清、民國與當代的卓越人物,不僅是詩壇的璀璨明星、文壇的巨匠、書法的大家,更是佛學的深邃探索者、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以及滿腔熱血的愛國主義者。
在宗教的殿堂里,趙樸初先生不僅是佛教協會的領航者,更是西泠印社精神的傳承者,擔任第五任社長,將文化的火種代代相傳。而在書法的世界里,他更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奠基人之一,以其非凡的藝術造詣,擔任副主席之職,引領著書法藝術的新風尚。
談及趙樸初先生的書法,那是一段將佛學精髓與筆墨藝術完美融合的傳奇。他的一生,淡泊名利,卻對學術孜孜以求,致力于將佛學的智慧與書法的韻律相結合,為國家的文化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體現在他的宗教實踐中,更深深烙印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每一筆一劃都透露出禪意與哲思。
趙樸初先生的書法,是跨界學者智慧與才華的結晶。他以弘揚佛教文化和書法藝術為己任,將佛學的深邃與書法的靈動巧妙融合。他的作品,如同佛家的禪語,清和簡靜、俊朗神秀。
在書法的創作過程中,趙樸初先生深諳書學之理與佛學禪理的相同之處。他巧妙地將佛言嘉語融入書法之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佛法的智慧與慈悲。他的用筆圓潤而藏鋒,如同“屋漏痕”、“錐畫沙”,優游不迫,透露出一種從容閑適、寧靜和平的氣息。這種超凡脫塵的藝術境界,正是他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找到的一種完美平衡。
啟功先生曾在《趙樸初詩詞曲手跡選》的后記中這樣評價趙樸初先生的書法:“樸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蘇子瞻書,每日臨池,未曾或輟,乃知八法功深,更無怪手書韻語之罕得傳為家寶者矣。”
這簡短的話語,卻道出了趙樸初先生對書法的深厚造詣與不懈追求。他的字形多向右上方傾斜,結構嚴謹而骨力深隱,寬博舒展中透露出一種佛家特有的氣象。
趙樸初先生的書法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不僅僅是因為其技藝的高超與風格的獨特,更在于他作品中蘊含的那份慈悲與智慧。他將佛學的慈悲精神融入書法之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對眾生的關愛與祝福。他的用筆厚重而古樸,歸真返璞,追求字的精神與意境的深遠。
在趙樸初先生的書法作品中,“佛心”二字尤為引人注目。這兩個字沉雄勁健、渾厚質樸,不僅展現了他對佛學的深刻理解與虔誠信仰,更透露出他慈悲為懷、廣施善行的高尚品德。而他的落款小字部分則錯落有致、字字獨立而又氣息連貫,與正文相呼應。這種簡靜中和、俊逸雅致的藝術風格正是趙樸初先生書法藝術的精髓所在。
趙樸初先生的一生不僅致力于佛學的研究與傳播還積極投身于慈善事業之中。他通過書法藝術這一載體將佛學的智慧與慈悲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們。他的書法作品大多是文字合一、詩書合一的佳作實現了形式美與內容美的完美統一。
欣賞趙樸初先生的書法,我們能感受到佛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其作品不僅技藝高超,更傳遞出深邃的智慧與寧靜的禪意。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學習書法是否一定要從楷書學起?
楷書作為基礎,其規整與嚴謹能為書法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然而,趙樸初先生的書法更多地體現了行書和草書的靈動與韻味。這是否意味著書法學習可以因人而異?是否可以從對某種風格的喜愛和模仿開始,再逐步探索楷書等基礎?
我初學時就是從臨摹顏真卿的《多寶塔》和《曹全碑》開始的。
從楷書學起可以培養書法興趣,讓人的心境隨著你的筆速,慢慢沉下來。另外,就是學楷書是書法創作基本功的基礎,如何入筆,運筆,轉腕,字形的結構包括執筆座姿等,在其他書法類型中都可能用到。
再有就是從楷書學起,是因為楷書比較實用,現實工作及書法創作都能用得到,練習時間越長,基本功越扎實。
當然也有從篆書和隸書開始練的,個人喜好不同,下手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要求入筆藏鋒,中鋒行筆,有收筆動作,長時間練習也能打個好基礎。
有的年齡大寫的,還有從行書或草書入手的,也是可以的,因為練習行書或草書的筆法與楷書不同,要求方圓結合,八面出鋒等。
用隸書入門學習書法,有一個好處,就是進步比較快,不受平時書寫習慣的影響,接觸學習隸書,一般都是接觸一種全新的書法,從零開始,不受以前知識和認知的影響,空杯的心態,更容易學好,也更容易見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