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以前小區路燈壞了,報修后物業總是拖拖拉拉,現在一個電話過去,很快就有人來修,效率高多了。”家住北京海淀區的張大爺感慨道。這不僅僅是某個小區的變化,背后是一場全國性的物業整治風暴。
張大爺的感慨,道出了無數業主的心聲。長期以來,物業履約意識不強、服務打折扣、侵占公共收益等問題,如同頑疾困擾著全國社區,成為千家萬戶切膚之痛。
2025年初,中央紀委將物業服務履約不到位、侵占業主公共收益等問題納入群眾身邊“十六件具體實事”,住建部亦將其列為整治重點民生實事。一場針對物業領域的全國性整治行動就此拉開大幕。
為何物業問題能引起如此高規格的重視?這絕非小題大做。
物業服務看似瑣碎,卻牽動著億萬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質。小區門禁是否安全、電梯是否平穩、環境是否整潔、公共收益是否透明——每一件小事都關乎居民的幸福感與安全感。當這些基礎服務頻頻“掉鏈子”,甚至出現物業挪用廣告費、停車費等公共收益,無異于在群眾“家門口”制造不公。物業服務問題已成為影響社區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點。
此次整治行動,各地紛紛亮出利劍。湖北荊門,東泰物業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用途,違規收取的租金被依法追回移交業主;湖北宜昌,安誠物業在被解聘后拒不交接,被處以重罰和信用扣分;四川成都,一起涉及物業協會向管理部門“返點”1300余萬元的腐敗窩案被深挖,39人被查處,6人移送司法。一樁樁典型案例的曝光與嚴肅處理,彰顯了國家鏟除積弊的決心。
為根治亂象,各地更是打出了一套套“組合拳”:
北京修訂《住宅物業服務標準》,創新設置“剛性指標”與“柔性指標”,消防安全、信息公示成為物業必答的“硬杠杠”,其余服務等級則由業主“點單”。
上海發布提升行動方案,劍指物業透明度——要求物業服務合同、外包合同、收費項目、公共收益收支明細、季度履職報告等必須全面公開,讓業主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
成都則以信用評價為關鍵抓手,將物業公司的表現量化為信用積分,直接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同時全面修訂《物業管理條例》,清晰界定各方權責邊界,讓執法有據可依。
整治成效初顯,業主們感受真切。北京的李女士欣喜于小區安裝了智能門禁,廣告收益去向終于有公示可查,環境面貌也煥然一新。
然而這場戰役遠未結束。不少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維修資金捉襟見肘;部分物業企業服務意識滯后,對業主訴求依然推諉塞責。如何防止問題“一陣風”后死灰復燃,是更深層的考驗。
北京理道律師事務所主任王久成指出關鍵:“整治要避免運動化,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未來路徑已然清晰:
1. 法規制度要更健全:持續完善法律法規,清晰劃定主管部門、業主、物業、開發商等各方的權利義務,讓管理有法可依,讓維權有路可走。
2. 業主自治需更有力:大力推動、規范和支持業主委員會的建設和有效運作,提升業主依法、理性維權的意識和能力,讓業主真正成為小區的主人。
3. 信用監管必更嚴格:全面建立健全科學、透明的物業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將服務優劣、履約情況與企業生存發展空間直接掛鉤,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當業主權益成為不可觸碰的紅線,當陽光照進曾被模糊的公共收益角落,社區治理的根基才真正得以夯實。
這場自上而下的物業整治風暴,傳遞出清晰信號:群眾家門口的煩心事,就是國家心頭的大事。它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行動。
對物業企業而言,墨守成規甚至侵害業主權益的老路已被堵死。唯有以透明規范的服務重塑信任,以真誠高效的履約贏得口碑,方能在行業深度洗牌中贏得未來。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當千萬個社區的神經末梢得以健康運轉,整個社會機體的和諧穩定才有最堅實的底座。這場業主權益保衛戰,贏得的不只是干凈的小區環境,更是一個個充滿獲得感的民心。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