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來臨,高溫混合濕氣容易侵入身體。濕氣遇熱邪,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
南方潮濕較重,北方悶熱明顯,過度使用空調或貪涼飲冷,往往導致濕熱滯留體內。
不及時排出濕熱,可能引發多種不適:胃口變差、頭腦昏沉、皮膚冒痘等問題。
針對暑濕問題,今天,邀請到唐永祥主任,給大家推薦一個傳統食養方——五豆飲。此方融合五種豆類特性,通過健脾化濕幫助改善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人群在夏季常見三類困擾:
第一類是反復長痘。濕熱堆積在皮膚表層,阻礙氣血循環,容易引發痤瘡。五豆飲中的綠豆和赤小豆幫助清熱除濕,黃豆調節皮膚油脂,黑豆促進代謝,白扁豆增強脾胃運化。
第二類是睡眠障礙。濕熱影響脾胃功能,導致心神失養。五豆飲中的綠豆可清心除煩,黑豆滋養安神,配合其他豆類共同健脾化濕。
第三類是大便不暢。濕熱下注導致排便黏滯、排不干凈。五豆飲中的赤小豆、白扁豆祛濕熱,黃豆調和腸胃,逐步改善腸道狀態。
針對濕熱體質的這些困擾,五豆飲剛好能發揮清熱祛濕、健脾和胃的作用。
五豆飲
備料:綠豆、赤小豆、黃豆、黑豆、白扁豆
步驟:豆類清洗后浸泡8小時,泡好的豆子加10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轉小火慢燉60-90分鐘,煮至豆粒軟爛湯汁濃稠即可
注意事項:每周飲用不超過3次,腎病患者及體質虛寒者慎用,孕婦經期暫停飲用。五豆飲雖能輔助調理,但癥狀嚴重時仍需專業治療。
門診案例分享
42歲蔣先生,主訴胃部脹痛反復發作半年,飯后加重,早上起來嚴重口苦口黏。大便每日2-3次,質地粘滯難凈。
檢查發現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偏紅,苔黃厚膩。雙關脈滑數有力,尺脈沉滑。辨證為濕熱中阻型胃脘痛,因暑濕困脾、氣機郁滯所致。
治療方案以清熱化濕為主,健脾和胃為輔:黃連清胃熱,厚樸行氣化濕,茯苓健脾利水,生薏仁滲濕熱,陳皮理氣醒脾,生甘草調和藥性。同時配合五豆飲輔助調理。
一周后,脹痛減輕,口苦稍有改善。兩周后,吃飯不脹了,大便成形了。一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現在偶爾吃油膩也不犯病。
最后提醒:食療僅作為日常輔助調理,不可代替治療。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