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的故事廣為流傳,其中有一個人物卻非常有意思,甚至令人費解,他就是項伯。之所以令人費解,是因為他身為項羽的叔叔卻竭力幫助項羽的對手劉邦。用今天網絡流行的說法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他確實把項羽坑得不輕。那么這位項伯為什么非要玩命保護自己侄子的政治對手劉邦呢?
項伯的表現令人十分費解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確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在網絡上有兩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我們先來看看有無道理。
第一個說法,認為項伯是因為在項氏集團內不被項羽信任和重用所以才幫助劉邦的。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項伯不被信任和重用嗎?答案是項羽很信任他,并且重用他。項伯,名纏,字伯。是項羽的親叔叔。雖然沒見項伯為項氏集團立過什么大功,但他的官職卻不小,是楚左尹,相當于第一副總理,還不算重用嗎?另外,項伯僅用一句話就說服了剛愎自用的侄子項羽打消進攻劉邦的念頭,這樣的力度還能說項羽不信任項伯嗎?所以說第一種說法沒有道理。
第二種說法,認為項伯自認為項羽沒能力全敗劉邦,如果二者火拼將會兩敗俱傷,因此項伯要促成項劉的聯盟,所以才在鴻門宴上竭力幫助劉邦。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項羽的軍事能力幾乎天下無敵
先看所謂的項伯自認為項羽沒能力全敗劉邦。項羽的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從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一戰成名之后,項羽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劉邦雖然也從一萬多人發展到了十萬人,但他一直沒遇到過勁敵,也沒有打過什么惡仗。所以說當時劉邦完全不是項羽的對手,而且劉邦自己也知道沒有招架之力,所以才驚恐的。從后來的事實看也確是如此,后來的漢王劉邦率五個諸侯的兵將共五十六萬人,乘虛占領彭城,結果項羽揮兵南下,兩戰即令劉邦全軍覆沒,先后殺劉邦士卒二十萬人,士卒填塞河流,致使雎水為之斷流,可見二人的軍事實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之上,項伯怎么會如此糊涂,自認為項羽沒能力消滅劉邦呢?
另外,即使項伯真的沒有判斷力,認為項劉相爭,必定兩敗俱傷,一定要促成二人的聯盟,他也沒必要偷偷跑去把項羽要進攻劉邦的秘密告訴張良,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對項羽的影響力直接勸諫項羽與劉邦結盟,還用得著去告密嗎?所以第二種說法也是沒有道理的。
那么這兩種網上流行的說法都不正確,項伯幫助劉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個人認為,項伯之所以幫助劉邦,原因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一個是義,一個是情。對張良的義,對劉邦的情。只不過項伯這個人在大是大非上確實很糊涂,顧了朋友的小義,卻背棄了君臣的大義;念了劉邦的姻親之情,卻忘卻了侄子的親情。在這點上,其實他是有項氏家族的基因的,項家的人幾乎都是感情用事的人,做江湖大俠很適合,搞政治肯定會倒霉。項伯也算是一號大俠,是的,當年的他就是任俠殺人之人。
一個一個地說,先說義。
項伯深夜單人獨騎入劉邦軍中通知張良
這一點,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和《史記·高祖本紀》中說得很清楚。項伯就是因為要救張良,才去通知張良的。那么項伯為什么要救張良呢?因為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當年還是在秦朝統治的時期,張良因為刺殺秦始皇未成之后,隱姓埋名躲在下邳,與項伯結識。當時項伯也因為殺了人,四處躲避,是張良幫助他藏匿了起來,躲過了追捕,因此項伯一直感念張良的救命之恩,可以說二人是過命的好朋友。現在項羽要進攻沛公劉邦,大軍過處,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項伯的救命恩人張良此時正在劉邦的軍中,于是項伯才不顧危險,深夜單人獨騎偷偷跑到劉邦的軍營,找到張良,把項羽的軍事計劃和盤托出,勸說張良趕緊離開沛公劉邦,和他一塊跑。
而張良卻認為不和劉邦打聲招呼就跑了是對劉邦不義,所以執意要和劉邦告別,這才引出了下面的第二個原因,情。
那我們就來看看第二個原因,情。
項伯怎么會和劉邦有情呢?有,但從前沒有,現在有了,是張良和劉邦一起忽悠出來的情。您還別笑,事實的確如此。上面說到,張良去和劉邦辭行,實際上是要向劉邦透露這一緊急軍情。劉邦得知項羽要來打他,也傻了,不知如何是好,向張良問計。張良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項羽的叔叔項伯找來,好言向他解釋劉邦不敢反叛項羽,讓項伯去做項羽的思想工作,似乎還有救。劉邦乍一聽聞,很是疑惑,問張良怎么會認識項伯。張良就把自己是項伯的救命恩人一事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還有這層關系,頓時有了信心,同時還向張良打聽,項伯和張良他倆誰大,張良說項伯大,劉邦馬上說要以兄相稱項伯。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劉邦這個人很會來事。這是明顯地要與項伯套關系。
劉邦最會套關系,善打感情牌
項伯和劉邦兩人以前雖也相識,但沒有任何的私人交往。現在要想拉近關系,必須把張良拉進來。劉邦稱呼項伯為兄實際上是從張良那論起的。意思是原本劉邦和張良是兄弟,項伯既然是張良的大哥,那也就是我劉邦的大哥。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江湖,是的,就是江湖,張良和項伯原來就是江湖中人,劉邦當年也諳熟此道,所以他深知江湖中人的脾氣秉性,重情重義。所以他上來就先打感情牌。一句大哥,立刻就通過張良把項伯這個原本和劉邦沒有一點交情的人變成了一家人。沒辦法,江湖中人就吃這個。
緊接著劉邦打出了第二張牌,酒,而且是一通豪飲。《史記》原文寫:沛公奉卮酒為壽。卮酒(卮讀如支),一大壺酒。卮是古代裝酒的容器,一卮為四升。滿滿地敬上這樣一大壺酒,當面認你這個大哥,確實會讓人感覺誠意十足。一大壺酒下肚,血脈賁張,面對如此真誠的救命恩人張良的兄弟劉邦,項伯頓時覺得這個人太好了,交劉邦這樣的兄弟肯定一輩子都值。
看到火候已到位,劉邦立刻打出了第三張牌,結親。
江湖兄弟關系固然很牢固,如果能結成親戚不是更牢固了嗎?于是劉邦提出了結為兒女親家的要求。項伯也欣然應允。
在三張感情牌打完之后,劉邦和項伯的關系已經非同一般了,由從前的沒有任何交情,變成了既是江湖兄弟還有姻親關系的親上加親的好哥們。這確實是劉邦擅長的。接下來,劉邦發自肺腑地(當然是裝的),并且恭恭敬敬地解釋了自己為什么要關閉函谷關。劉邦說自從自己進入關中之后,秋毫不敢有所犯,統計好了官吏和人民的數量,封存好了錢府和糧庫,就是要等著項羽將軍的到來,之所以要關閉函谷關,不是為了防著項羽將軍,而是防著其他強盜進入,自己日夜都在盼著項羽將軍的到來,哪里還敢反叛啊!
一番聲情并茂的傾訴之后,早已把劉邦當作兄弟、親人和知己的項伯深信劉邦是天底下最實誠的人,絕不會反叛項羽。于是項伯連夜趕回項羽軍營,利用自己在項羽那里的影響力,改變了項羽的決策,讓項羽也認為劉邦是個老實人,不會對自己有威脅。
后來在鴻門宴上,項羽一直沒有想殺劉邦,只是范增私自決定要項莊借舞劍之機刺殺沛公,危急時刻,這位重情重義的項伯挺身而出,與項莊對舞,多次以身體掩護自己這位未來的兒女親家。
這就是所謂的“情”,是被劉邦和張良忽悠出來的糊涂的情。當然后來漢王劉邦真正開始反叛楚霸王項羽的時候,不知道這位項伯老兄是何感想,反正他是不敢對項羽明說自己和劉邦還曾定下兒女親事一事。因為在整個《史記》當中,項伯就只出場了兩次,一次是鴻門宴,最后一次就是項羽死后,劉邦因為他在鴻門宴上曾幫助過自己脫離險境,而封項伯為射陽侯。
至于劉邦是否遵守了和項伯結為婚姻的諾言,《史記》中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中關于射陽侯的記載,沒有任何只言片語提及此事,應該是最后沒有履行婚約。這位項伯老兄到此時應該也沒了脾氣,誰讓自己當初那么容易相信人了呢?但我相信他唯一不會后悔的應該是他向張良泄密之事,因為張良畢竟是他的救命恩人。至于當時看不出劉邦的真實面目,也怨不得項伯,畢竟當時項羽集團中只有一位范增是明白人,其他的人都未能看清局勢,最后失去天下,也是天意。
項伯救劉邦在于義和情
綜上所述,項伯之所以會幫助自己侄子項羽的對手劉邦,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義”和“情”,重情重義的大俠情結讓項伯不認為劉邦是自己侄子的敵人,這才心甘情愿地保護自己想象中的未來的兒女親家,心目中的大好人,好兄弟劉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