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平市人民法院,梁素娟的辦公桌上總放著一本翻舊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每起案件的調解要點和當事人訴求。
“法官必須是專業的,但當事人卻不是‘專業’的。我們的任務是把法律語言轉化為他們聽得懂的生活語言。”這位“80后”女法官笑著說。
從基層法庭到立案庭,十九年扎根基層一線,她以“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為刃,劈開糾紛頑石,更以創新思維推動“速裁+”模式成為社會治理新樣板。
開平法院立案庭庭長梁素娟。
她就是今年江門地區唯一獲評全國法院立案信訪訴服工作成績突出個人——開平法院立案庭庭長梁素娟
民生案中解心結
從成為法官的那一刻起,梁素娟就深知,人民法官的職責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她工作不為鮮花與掌聲,只是想要辦好每一件案件。
“梁法官,賠償款到了!”梁素娟還記得那一天,一通帶著哽咽的電話打進開平法院立案庭,電話那頭是熟悉的聲音,只不過這次少了不安和焦慮。
80多歲的花姨顫抖的聲音里,壓抑了許久的悲傷終于釋放。梁素娟放下聽筒,目光落在案頭那份調解書上——這起牽動人心的工傷保險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時間回到2022年6月。花姨60多歲的女兒在下班途中突遭車禍離世。雖然當地人社部門依法認定為工傷事故,但因女兒生前所在的工廠從未繳納工傷保險,60余萬元的法定賠償金需工廠自行承擔。
“女兒的賠償款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回來,以后的生活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為了此事,花姨一家人來回奔波,與廠方多次溝通無果后,向法院提起訴訟。
“這么大一筆錢,我實在賠不起啊。”廠長李叔的嘆息聲中,剛經歷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花姨陷入了更深的絕望。
梁素娟(中間)正在組織調解矛盾糾紛。
梁素娟了解到,對于剛失去女兒的花姨來說,并不想一直糾纏官司,只希望能夠得到合理賠償,也愿意跟對方作進一步溝通,案件便進入了先行調解階段。
彼時,老人捧著女兒照片老淚縱橫:“活到八十多歲還要送走女兒,現在連她的賠償金都要不回來……”另一邊,李叔在調解室反復強調:“現在制衣廠生意艱難,這筆賠償就是壓垮我們的最后一根稻草。”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這類案件涉及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專業力量支持。”梁素娟緊急召集市人社局調解員、工會代表及雙方當事人進行聯合調解。
調解員耐心解釋:“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特別是超齡務工人員,可單獨參加工傷保險項目!企業未履行法定義務,就應承擔全額賠償責任。”工會代表緊接著補充:“企業這樣的態度,讓其他工友怎么想?誰還愿意安心工作?”
梁素娟在調解室幫助群眾打開心結。
調解室內陷入短暫沉默。梁素娟適時提出折中方案:“考慮到工廠的實際困難,是否可以將賠償款分為兩期支付?首要解決老人燃眉之急,余款半年內付清。”她將調解方案推到李叔面前,“這既保障了花姨的基本權益,也為工廠爭取了緩沖時間。”
最終,務實的方案獲得雙方認可。當花姨布滿皺紋的手在調解協議上按下鮮紅指印時,積壓半年的愁云終于散去。
“這個案例敲響的警鐘,能讓更多企業重視勞動者權益保護。”梁素娟如是說。
跑出公平正義“加速度”
立案庭是群眾接觸司法的第一窗口,職能涵蓋案件“入口審核”與“矛盾分流”。據梁素娟介紹,立案庭需審核民事、刑事、執行等案件的材料,決定是否立案;處理訴前保全、司法鑒定、信訪接待;同時依托多元解紛機制,將適宜案件導入調解程序。
梁素娟在立案窗口仔細了解群眾需求。
我們既是‘過濾器’,也是‘分流器’。”她比喻道,“既要確保符合條件的案件立得進、立得準,也要通過先行調解減輕審判壓力。”梁素娟說道。
“本以為流程要很久,沒想到從立案到結案不用30天,現在心頭大石也終于放下了。”當事人張叔來到開平法院,向速裁法官和立案工作人員送上錦旗表達感謝,臉上也一掃立案時的陰霾,笑容輕松。
張叔和何某是多年的好朋友,2022年3月,何某因需資金周轉向張叔借款30萬元,雙方簽訂分期還款協議書。其間張叔向何某多次催要無果,于是張叔起訴至法院。起初,張叔委托律師在網上遞交了立案申請,其后擔心對方轉移財產,便來到訴訟服務中心現場申請了財產保全。
立案當天,窗口工作人員依法對張叔提交的資料進行立案登記審查,就立案材料存在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情形向其耐心地釋明和全面告知,在指導其補充修正后,工作人員當場予以登記立案,并送達了《受理案件通知書》等立案材料。
“我擔心財產保全不及時,到時候他把錢轉走了我就拿不回來了!”張叔立案后仍不放心,多次致電立案登記窗口和負責集約財保的速裁團隊。當天,速裁團隊立即對申請書、擔保財產、財產線索等材料進行審查,依法作出準許財產保全民事裁定書,并移送執行。
財產保全后,何某主動聯系速裁法官,表示愿意與張叔當面協商。經法官組織雙方現場調解及釋法明理后,何某愿意籌集資金盡快償還剩余借款。最終,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案件在訴前予以高效化解。
群眾送錦旗。
近年來,開平法院持續優化繁簡分流“雙軌制”模式,增設民事速裁團隊、繁案(精審)團隊,精準明確繁案范圍并有效擴大速裁范圍。強化“分調裁審”機制,積極探索“速調”“速裁”板塊化推進和集約化作業模式,依托“速裁法官+調解員+法官助理+書記員”的工作體系,由速裁團隊直接指導調解員開展先行調解,確保案件能調盡調、應立快立。
對于已立案的關聯案件,按照“繁簡分道”機制將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的案件納入速裁“快速車道”進行快審快裁,復雜類案件則引入專業化審理的“專項車道”,由繁案(精審)團隊集中審理,確保高效化處置。
翻看這幾年立案庭的調解日志,有鄰里間因屋頂漏水而引發的糾紛,有多年好友因借款問題而反目成仇等。在立案庭干警的努力下,一對對夫妻被調和、一份份親情被挽救、一家家企業被盤活。
今年以來,開平法院立案庭依法登記立案民商事案件達4160件,委派先行調解326宗,集約高效辦理財產保全869件,切實將“如我在訴”、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司法實踐,滿足了廣大群眾的司法訴訟需求,依法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和合法權益。
團隊中的“大家長”
梁素娟是立案庭的庭長,但全庭干警卻覺得她更像是這個團隊的“大家長”。
“‘不講條件、只講辦法,不講困難、只講措施,要堅信每一次發奮努力的背后,都會有加倍的賞賜’,這是娟姐在我們進入速裁審判庭時,勉勵我們的話。”法官助理張艷芬說道。
當被問及如何管理好立案庭這個團隊,梁素娟說:“沒有什么特別的做法,我只是把大家都當成我的兄弟姐妹,團結和凝聚力只是愛的另一種說法吧。”
午后三點的陽光斜照進立案窗口,梁素娟剛在判決書上簽下名字,訴訟服務中心驟然炸開的聲浪撞碎了寧靜。門縫里擠進七嘴八舌的喧嚷,混著保安急促的哨音——她推開椅子沖出去時,只見大廳擠滿了人,最前頭的男子正拍著導訴臺嘶喊:“跑了五趟沒人管!”
剛上崗的書記員僵在原地,制服后背洇出汗漬。梁素娟撥開人群上前,鳴鑼般的嗓門壓住嘈雜:“大伙都不要亂,有情況一個個來說,擾亂秩序要負法律責任!”轉頭向男子說道,“咱們移步到調解室,有訴求慢慢講。”
調解室里,男子攥著皺巴巴的文件直抖:“我的問題跑了好多地方沒解決,你可得幫幫我啊!”梁素娟起身倒來一杯茶水,“您放心,案件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盡快為你們解決問題。你們先準備好訴訟材料,在訴訟服務中心立案。”梁素娟說。
安撫好當事人,她在茶水間找到眼圈發紅的新同事。“我還記得,頭回接群體訴訟的時候,當事人當場掀翻桌子,我像你一樣不知所措。”梁素娟擰干濕毛巾遞過去,“看這水痕——”她突然將毛巾按在窗玻璃上,水跡淌下,留下清晰的痕跡,“情緒像這灘水,引導好了能照見問題本質。”轉身從辦公桌里掏出一包陳年話梅,“下次遇見急眼的,先遞顆梅子。”
梁素娟將一疊先行調解卷宗推到辦公桌中央,指尖劃過團隊排班表上密密麻麻的簽名:“關心不是會議室里的漂亮話——是連夜幫新同事梳理送達流程,是給感冒的書記員備好止咳藥,更是把‘簡案快審’的指標刻進每個人心里。”
面對滿墻的繁簡分流流程圖,她拿起立案庭的全家福:“我們庭干警平均年齡30歲左右,都是敢拼肯鉆的年輕人。我這個庭長也在摸索,但讓群眾少跑腿、讓案子早落地——這就是刻在我們心里的共同目標。”
來源:開平法院、南方+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