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臨危受命掌舵北部灣保險 資料圖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懸空九個月的北部灣保險董事長人選終告落定。來自廣西投資集團公眾號的信息顯示,原北部灣金融租賃董事長林峰已正式接任北部灣保險黨委書記并擬任董事長。
1974年出生的林峰從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副總到北部灣金租董事長僅13個月便再度轉場,打破了金融機構高管通常三年以上的任期慣例。這種非常規調動印證了股東方對北部灣保險這一核心金融牌照的戰略重視。
這位從金融租賃領域跨界而來的掌舵者,面臨的是保費增長趨緩、車險占比較高、省外擴張停滯、股權治理隱憂、資本補充壓力等多重困境。“在當下競爭格局中,走專精特新道路,是地方險企實現突圍的關鍵。”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北部灣保險而言,立足廣西、面向東盟,是其獨特的地理和戰略資源稟賦,這為構建差異化優勢提供了現實基礎。
業務結構失衡下的盈利挑戰
成立于2013年的北部灣保險,作為首家總部設于廣西的全國性法人保險機構,以其“水系命名”彰顯了深耕地方經濟的初心。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已在廣西、廣東、貴州、四川及深圳設立五家一級分公司,形成西南核心布局。但其發展軌跡在2021年后明顯失速。盡管廣西本土市場占有率保持第四位,但異地擴張的邊際效益持續遞減,保費規模始終未能突破40億元門檻,2024年僅微增2.9%至38.4億元。反映出品牌認知度與渠道滲透力的天然短板。
更核心的挑戰在于業務結構的失衡。北部灣保險的車險業務占比從2022年的40.6%攀升至2024年的48.9%,幾乎占據半壁江山;曾經與車險并駕齊驅的農險卻顯露疲態,占比收縮至30%,其余險種合計貢獻僅兩成,產品生態嚴重失衡。當新能源汽車重塑車險市場、農險政策紅利消退,這種單一結構將放大轉型風險,同時也暴露出其特色業務培育與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北部灣財險近年來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階段性挑戰,如保費規模增長趨緩、車險占比較高、特色農險承壓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不少地方性中小財險公司的共性難題。”朱俊生向本報記者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行業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粗放式增長空間收縮,中小險企在品牌影響力、渠道掌控力、技術投入能力方面相對受限;另一方面在于監管趨嚴、資本約束與償付能力壓力使得產品創新節奏放緩,差異化發展難度加大。同時,車險市場歷經長期競爭后趨于飽和,而非車險特別是農險、責任險、政策性業務仍有待持續培育。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亦向本報記者指出,北部灣保險所面臨的問題都與公司品牌影響力較弱、銷售渠道拓展能力不足、產品創新跟不上市場變化等內部因素密切相關。此外,資本實力的約束也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綜合來看,在大型保險集團憑借其品牌、資金和渠道優勢不斷擠壓市場的情況下,北部灣財險這類地方中小險企確實感到發展壓力巨大。
盈利能力的脆弱性同樣不容忽視。2021年至2022年曾連續虧損超億元。得益于前任管理層的改革,如通過精細化核保和嚴控理賠成本,推動綜合成本率從106.17%降至100%左右,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0.45億元。2024年,其凈利潤為0.61億元,其中車險業務貢獻的1.87億元承保盈利尤為關鍵,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凈利潤為0.1億元。但意外傷害險這類“小險種”仍在持續蠶食公司整體利潤,盈利根基尚不牢固。
北部灣保險表示,公司將繼續秉承“風控為先、效益至上、規模并重、均衡發展”的經營哲學,致力于走上一條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展望2025年,北部灣保險將戰略重點鎖定在數字化轉型、業務模式創新以及區域經濟服務等方面。
朱俊生認為,在當下競爭格局中,走“專精特新”道路,是地方險企實現突圍的關鍵。對于北部灣保險而言,立足廣西、面向東盟,是其獨特的地理和戰略資源稟賦,這為構建差異化優勢提供了現實基礎。
在數字化投入上,朱俊生認為可以聚焦三個關鍵領域。一是通過線上化、移動化手段提升客戶觸達效率和服務體驗,增強本地客戶黏性;二是在農險方面,結合遙感、氣象、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更精準的承保與理賠;責任險則可通過場景建模和數據標簽,提升定價與風控能力;三是探索跨境物流險、出口信用險、港口責任險等與“南向通道”“陸海新通道”相結合的產品,打造差異化“邊貿+保險”生態圈。
“數字化不應只是工具升級,而應與戰略定位、業務特色深度融合,為特色化提供底層支撐。”朱俊生說道。
在楊帆看來,北部灣保險若要走“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道路,其數字化投入應更有針對性。一方面,要利用數字化工具強化其在本地市場的服務能力,例如通過線上平臺提升農險、責任險等非車險業務的投保和理賠效率,讓服務更便捷。另一方面,要借助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精準鎖定本地特定人群以及與東盟經貿往來相關的客戶群體。同時,還要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產品創新,開發出更符合本地市場需求的新險種。
“構建差異化優勢的關鍵在于深耕本地市場,比如可以加強與當地農業合作社、東盟商會等機構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農險、貿易相關險種,并建立起能夠快速響應本地客戶需求的線下服務網絡,這樣才能真正形成獨特的競爭力。”楊帆說道。
股權治理暗藏隱憂
擺在林峰面臨的考驗遠不止業務轉型,股權治理層面也暗藏隱憂。北部灣保險并列第一大股東廣東鴻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持20%股權處于質押狀態,第五大股東廣西平鋁集團有限公司所持6%股權同樣處于質押狀態。此前,該公司另一股東廣西長江天成被司法拍賣的9.73%股權雖由廣西國經資產接手,但買家股東資格尚待監管批準。
“股東股權質押、司法拍賣等情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治理的穩定性、戰略執行的連貫性,特別是對重大事項決策、資本運作計劃等產生影響。不過,應客觀看待,這類情況在中小金融機構股權結構中并不鮮見,也是行業逐步走向規范與透明的過程中可能經歷的階段。”朱俊生指出,從治理層面看,關鍵是董事會及管理層能否保持戰略定力與專業獨立性,確保重大經營決策不受股東層面短期不確定因素干擾。
在朱俊生看來,北部灣保險需要強化董事會治理機制,確保表決機制、監督機制清晰可行。同時建立與監管機構、主要股東間的信息溝通機制,確保關鍵節點透明合規,并且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轉型計劃,減少對特定股東的業務依賴,提升獨立經營能力;在資本補充上多元化籌資渠道,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探索與地方國資合作、申請再保險支持等,增強公司內生發展動力。
楊帆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股權質押和司法拍賣問題,直接威脅到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戰略穩定,未來增資擴股也會因此受阻。新任董事長上任后,應該優先解決股權懸案,穩定公司內部和市場的信心。其次,要著力加強內部治理,確保公司決策機制能夠正常運轉。同時,需要清晰地向市場和股東溝通公司的戰略方向,穩住現有股東的信心。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引入那些認同公司戰略方向、能夠帶來資源的新股東,以此來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實際上,自2014年首次增資后,北部灣保險已十年未獲資本輸血,而2020年發行的2.5億元資本補充債將于2025年12月進入贖回窗口,若行使贖回權,將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驟降37個百分點。盡管當前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275%,但2023年SARMRA評估中戰略風險管理僅得5.75分,凸顯風控體系短板。今年6月,該公司臨時股東會再度通過增資擴股議案,這項擱淺十年的重任終將落在新董事長肩頭。
作為北部灣保險新任掌舵者,林峰既要借力股東政商網絡突破非車險瓶頸,又要守住來之不易的承保盈利。當省外擴張遇阻、車險依賴癥難解、資本補充迫在眉睫,這位未涉足過保險的“新兵”能否帶領這家廣西首家全國性法人保險機構破局,將成為檢驗廣投系金融整合戰略成效的重要標尺。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張志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