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明明有4大猛將7萬蜀軍,為何在綿竹被鄧艾1萬疲憊之師吊打?
要知道,鄧艾手里一共也就只有三萬魏軍,十多萬魏軍都在鐘會那邊,鄧艾的軍權(quán)一般。而且陰平山道一大片無人區(qū),摩天嶺到處懸崖峭壁,士兵的戰(zhàn)損肯定不在少數(shù),《三國演義》明確寫道:師篡、鄧忠二人又引一萬兵來戰(zhàn)。可見鄧艾魏軍翻過陰平后,全軍士兵估計也就1-2萬了,而且是相對疲憊之師。
再根據(jù)《三國演義》寫道:后主即撥成都兵將七萬與諸葛瞻,諸葛瞻辭了后主,整頓軍馬。當時諸葛瞻麾下明明有諸葛尚(諸葛瞻之子)、黃崇(黃權(quán)之子)、李球(李恢之侄)、張遵(張飛之孫),這4員猛將。外加上以逸待勞的7萬蜀軍,為何在綿竹城池被鄧艾的1萬疲憊之師吊打了?諸葛瞻真的那么差勁嗎?絕對兵力優(yōu)勢之下,還能敗這么慘?
這當然是《三國演義》對雙方兵力有不實際的記載了,事實正史上,蜀漢當時在成都根本不可能有七萬生力軍。因為整個蜀漢國家兵力全部加起來也就10萬,拋開地方守軍,拋開姜維、廖化、張翼在劍閣對峙鐘會的主力軍團,那邊至少投入有五六萬。所以,留給諸葛瞻的生力軍可能也就一萬左右而已。而對面鄧艾的兵力,正史和演義記載得差不多,鄧艾一開始手里的確只有三萬多人,除去戰(zhàn)損的兵力,估計還能有2萬兵力。
所以,諸葛瞻在兵力上面是完全沒有優(yōu)勢的,鄧艾的兵力應(yīng)該在諸葛瞻的兵力的2倍。但是!這并不是諸葛瞻被鄧艾吊打的借口,因為諸葛瞻是防守方,鄧艾是進攻方,防守方兵力少,但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非常之多。公元214年劉備攻打成都,雒城的守軍也并沒有兵力優(yōu)勢,但劉循和張任把守了一年。更何況諸葛瞻麾下諸葛尚、黃崇、李球、張遵4大猛將VS鄧艾麾下師篡、鄧忠2大猛將,并沒有遜色。
綿竹被吊打,諸葛瞻肯定是要背鍋的!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諸葛瞻帶兵經(jīng)驗不足,江油縣城、涪城縣城2個重要城池被鄧艾搶先霸占了。占了江油,讓鄧艾補給了糧草,疲憊之師恢復(fù)了很多元氣。占了涪城,不僅再次讓鄧艾得到了糧草,而且掐斷了姜維前線大軍的糧草補給路線,讓劍閣對峙的蜀軍陷入了兩難境地。鄧艾魏軍有了江油、涪城,就可以持久戰(zhàn)了,甚至還可以北上和鐘會夾擊姜維。
所以一開始,諸葛瞻就失去了先機,諸葛瞻自己還沖動,非得沖出綿竹和鄧艾魏軍廝殺,結(jié)果戰(zhàn)死了。諸葛瞻做主帥,完全不夠格,最多做個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