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個朋友吃飯,發現大家都在吐槽錢難賺。
有個做設計的兄弟被裁員后投了三個月簡歷,面試了十幾家公司,要么薪資腰斬要么石沉大海;開奶茶店的朋友說現在每天營業額還不夠交房租,連杯蓋都開始用便宜貨了;就連樓下賣煎餅的大姐都抱怨,現在年輕人點煎餅都不加蛋了。
這年頭,打工怕被裁,創業怕賠本,連送外賣都卷成馬拉松——我表弟去年跑外賣月入過萬,今年平臺補貼一停,單量沒變收入卻少了三千。
但上周我去夜市轉悠,發現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有個攤位前永遠排著長隊,老板舉著鐵板"滋啦滋啦"煎著肉串,香味飄出三米遠,仔細一看居然是黑胡椒雞肉串。
一、為什么選擇黑胡椒雞肉串?
去年我在杭州夜市認識個賣鐵板燒的大哥,他每天只賣三個小時,周末能賣兩千多串。
關鍵這玩意成本低得離譜——雞胸肉批發價才6塊錢一斤,一串用30克肉,算上調料和竹簽,成本不到五毛錢,賣三塊錢一串,利潤直接翻六倍。
現在年輕人逛街就愛買個小吃邊走邊吃,而雞肉串比烤冷面方便拿,比章魚小丸子有嚼勁,黑胡椒的辛香特別開胃。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操作簡單,不需要復雜設備,一臺二手鐵板燒(1500元左右)、個保溫箱(200塊)、幾個塑料盆,總投資三千塊就能開干。
二、手把手教你操作流程。
第一步:搞定貨源。
別去菜市場買零售雞胸肉,直接找當地的冷凍食品批發商。
王姐在鄭州做這行,她給算過賬:整箱20斤的雞胸肉比零售便宜30%,而且都是去筋膜的凈肉。竹簽要選25厘米長的,太短容易燙手,太長不方便吃。黑胡椒一定要買整粒現磨的,粉狀調料香味差一半。
第二步:獨家腌制配方。
重點來了!
別人家雞肉串容易柴,是因為沒掌握嫩肉技巧。
配方是:5斤雞胸肉切片,加200克洋蔥絲、50克姜片、30克蒜末,再倒半瓶啤酒(別用清水!)。
然后調腌料:生抽50克、蠔油30克、白糖20克、黑胡椒粉15克、雞蛋清兩個,最后淋一勺食用油鎖住水分。
抓勻后放冰箱冷藏4小時,這樣煎出來的肉又嫩又入味。
第三步:出攤神器。
別買新鐵板燒,去二手市場淘個帶溫控的。
用那種中間凹槽可以倒油,兩邊平面煎肉,火力均勻還不濺油。
再配個折疊桌(帶鎖扣的)、LED燈帶(夜市必備),所有家伙什裝進三輪車后斗,說走就走。
第四步:選址黃金法則。
周一到周四選大學城附近,周五到周日去商業步行街。
有個細節要注意:別跟賣同類產品的扎堆,比如賣魷魚的旁邊你可以擺,但別挨著賣烤腸的。
一般選在奶茶店斜對面,年輕人買完奶茶正好拿串邊走邊吃。
第五步:定價心理學。
單買3元/串,10元4串最走量。遇到帶小孩的家長,可以送串年糕當贈品。遇到情侶來買,就說"第二份半價"。
我見過最聰明的攤主,把肉串擺成心形,小姑娘看了都忍不住拍照發朋友圈。
三、這些坑千萬別踩。
1、食品安全:肉一定要當天現腌現穿,穿好的串用保鮮膜裹好放冰柜。
有次偷懶用了隔夜肉,結果顧客咬開發現肉發暗,當天直接少賣三百塊。
2、天氣預案:下雨天別死磕戶外,提前聯系附近奶茶店,花五十塊錢租他們門口半米位置。雨傘要買透光的,黑壓壓一片影響食欲。
3、應對競爭:要是旁邊突然來了賣同樣產品的,別慌。馬上推出"加1元換購酸梅湯"活動,或者把肉串切得更厚實。記住:味道不變的前提下,誰更會搞促銷誰贏。
4、控制損耗:每天收攤前半小時,把沒賣完的肉串煎半熟,第二天早上用空氣炸鍋復熱,口感幾乎沒差別。
以鄭州某三線城市夜市為例:
成本:雞胸肉6元/斤(20斤=120元),竹簽0.1元/根(500根=50元),調料燃氣等30元,總成本200元。
銷量:工作日每晚賣300串(收入900元),周末500串(收入1500元),周均收入(300×5+500×2)×3=7500元。
利潤:7500-200×7=6100元/周。
這還是保守計算,杭州有個姑娘把肉串做成"網紅黑暗料理",加芝士、菠蘿,定價8元/串,月入3萬。
關鍵是要學會觀察,年輕人現在流行什么口味就調整什么。
這生意不丟人,我見過太多白領辭職干這個,與其在寫字樓里擔心35歲危機,不如現在就去菜市場買兩斤雞胸肉練手。
記住,夏天是吃串的季節,而會賺錢的人,永遠在別人抱怨時動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