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胄 海南五指山中
“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受了感動的事情‘講’出來,這樣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這是中國現代美術巨匠黃胄對繪畫真諦的樸素詮釋,也是其藝術人生真正的魅力所在。他以熾熱的情感、奔放的線條、優美的人物造型、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通過水墨大寫意所迸發出的個性張力為當時日漸沉悶僵化的中國畫壇吹進了一股強勁的春風,開創了中國人物畫的新境界。
這位才情卓絕的畫家,也是從軍二十六載的文藝戰士,是古物收藏鑒定的專家,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國畫傳承生態的構建者,更是中國現代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這些看似分散的人生軌跡,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黃胄形象,就如同他畫作中的墨色層次,在相互交融中形成渾厚的氣韻。
討海者(國畫)1984年 黃胄
在黃胄先生百年誕辰,各地藝術機構相繼推出“百年黃胄”大型紀念展,先是廣東美術館以“把生活的感動講出來”為題,詮釋黃胄樸素的藝術信條;隨后,北京炎黃藝術館以黃胄速寫本封面上的親筆題字“筆不離手”為題,是對其一生勤勉不輟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而近日安徽省美術館則以黃胄南下講學寫生畫黃山作品上的題句“詩隨雨霧飄過來”為題,開啟對藝術家浪漫情懷的解讀。這些展覽相互呼應,不僅多維呈現黃胄藝術人生的豐富圖景,更是重審中國美術現代化路徑的重要契機,叩擊著當代創作者的心扉。
1925年,黃胄先生出生于河北省蠡縣的一個普通村莊,從小生活貧苦,雖然自小喜愛美術,但沒有條件臨摹很多古畫,主要是通過自學在生活中“闖出來”。黃胄曾說:“我學畫開始沒有臨摹的條件,這也有它的好處。我一開始就在生活里‘鬧’,主要是畫速寫,一邊觀察一邊畫,邊畫邊寫,以后才學傳統的東西。由于沒有什么束縛,就敢于放開手畫。”正是通過對生活的觀察、研究、寫生、速寫的努力實踐,黃胄創造出自己的筆墨語言,其很大的特點是以速寫起家而創筆墨之新。
黃胄 柯爾克孜獵鷹圖
以速寫入畫、以激情寫意。他的創作風格以“現實主義”為核心,注重對生活細節的捕捉與表現,同時融入了深厚的家國情懷。他擅長以迅疾奔放的線條勾勒動態,用濃烈飽滿的色彩渲染生機,將邊疆舞蹈的韻律、駿馬馳騁的雄姿、勞動人民的淳樸,轉化為水墨語言的詩意表達。無論是《巡邏》《出診》《塔吉克女教師》中基層民眾的樸實身姿,還是《豐樂圖》《新疆舞圖軸》中少數民族的歡慶場面,皆彰顯了他“以形寫神”的功力。
塔吉克民間舞
中國畫的筆墨,首先是強調“骨法用筆”,強調毛筆線條的表現力。仔細欣賞黃胄的畫作就能發現,他將速寫與中國畫筆墨很好地結合起來。黃胄說:“既然畫水墨畫,畫速寫就應盡量用水墨毛筆,就像京劇練功、音樂家練琴,臺下臺上的手法應是一致的。用毛筆畫速寫,受對象感染而畫,所以下筆比較肯定、準確。這筆不準,就再畫一筆。連畫幾筆不準,最后總有比較準確的一筆。像打籃球一樣,初投不進,再投,直到投進為止。這些連續的投籃動作也是很優美的。在速寫中為了表現生活感受,這種連續的線條同樣也是很優美的。”
在黃胄的學生和助手、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李延聲看來,黃胄的中國畫人物畫從表面上看似乎線條“亂”,但從總體去看亂而不亂,形象非常準確生動,充滿激情,其線條剛勁、有力,又充滿節奏和韻律。這些輕重、疾徐、粗細、剛柔、疏密的線條組成一曲曲線的交響樂,極大地增強了視覺的感染力,豐富和發展了中國人物畫的本體語言。如此新穎、鮮明的個人風格,既與傳統拉開了距離,更與西方拉開了距離,同時,也與他人拉開了距離,這正是黃胄作品的魅力所在。
黃胄 群雞圖
黃胄的花鳥畫也別具一格,雞雛的稚拙、毛驢的憨態、葡萄的豐碩,皆飽含對平凡生靈的溫情寫照。他在一幅名為《雛雞》的畫中題道:“筆墨百變千化,決不可墨守一格。此(指畫雛雞)系猛然自寫生中得來。”“猛然”二字正說明畫家在千萬次寫生中,突然有所發現,并創造了新的筆墨技法。創作《洪荒風雪》時,黃胄因為對駱駝不夠熟悉,怎么也畫不好,他說畫得像猴子,后來專門去認真觀察,畫了大量的速寫,終于完成了這幅名作。在黃胄看來:“一個優秀的中國畫人物畫家,技巧必然是全面的,不僅能畫人物,還應能畫動物,能畫花鳥、山水,這不單是人物畫需要配景,而且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山水畫的許多技法是可以為人物畫所借鑒的。”
黃胄 赤腳醫生
黃胄在生活中探尋新的筆墨技巧時,還很注重向傳統學習。自20世紀50年代到北京工作后,黃胄正式開始了他的收藏生涯。他經常跑琉璃廠,以低微的工資傾囊購藏喜愛的古畫,臨摹、研究、鑒賞古代書畫作品,不僅挽救了《鷹檜圖》《雙鶴圖》《粉鷹圖》《鬼子母揭缽圖》等一批國寶級文物,而且促進了對傳統的取精用宏,對他藝術思想的成熟和后期藝術成就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迎春花開
20世紀80年代初,黃胄先是聚集全國藝術家資源,推動成立中國畫研究院(如今的中國國家畫院),后又匯集多方力量建成新中國第一座民辦公助的藝術博物館——炎黃藝術館。1991年,炎黃藝術館的建成開館在當時的中國文化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在人生的最后階段,黃胄幾乎以此為家,將自己的理想與對藝術的摯愛全部熔鑄在這座建筑中。
飼雞圖
黃胄是一位行走在生活激流中、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是扎根泥土的浪漫,是傳統水墨與現代寫實的交融,更是對“藝術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他堅持“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走生活之路,以“必攻不守”的精神做人做事。黃胄之女、炎黃藝術館理事長梁纓認為,正是這樣的藝術哲學,讓黃胄的作品穿越時空依然鮮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健表示,黃胄以“筆不離手”的勤勉與“為民族藝術立心”的追求,為新時代文化自信樹立了標桿。
文章來 源 | 中國文化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