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17字 閱讀3分鐘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y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jié)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yī)。
劉阿姨今年56歲,一到夏天就怕熱,喜歡空調開到最低,冷飲不斷,晚上還非要抱著冰西瓜才覺得舒服。可她最近總覺得渾身沉、腳涼、胃口差,還老拉肚子,去醫(yī)院一查,醫(yī)生說她是“寒濕困脾”,建議她趁著三伏天好好調理。
一聽調理,劉阿姨就急了:“不就是出點汗嗎?能調出陽氣?”但醫(yī)生卻叮囑她:“三伏天不調,寒濕更難趕。”
那么問題來了,三伏天到底適合祛寒濕嗎?靠曬太陽、貼三伏貼、喝姜湯這些老方法,真的能調出陽氣嗎?
三伏天真的是“祛寒濕”的黃金時機嗎?
答案是:確實是。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陽氣最旺的時節(jié),中醫(yī)認為此時人體腠理開泄,毛孔張開,寒濕之邪最容易排出體外,是調養(yǎng)陽氣、祛除內濕外寒的最好時機。
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三伏天養(yǎng)陽,就是在“順天時而為”。
而現代研究也發(fā)現,人體在夏季代謝率更高,血液循環(huán)更快,細胞活性增強,一些因寒濕引起的慢性病,如關節(jié)炎、鼻炎、哮喘等,也往往在這個時節(jié)加重或復發(fā)。這正是調理體質、改善體寒、濕盛癥狀的好時機。
三伏天祛寒濕,這4件事真的有用嗎?
說到調陽氣、祛寒濕,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三伏貼、艾灸、生姜水、曬背。
聽起來像老一輩的“土辦法”,但它們真的靠譜嗎?我們一個個來看。
- 三伏貼:不是“貼了就靈”,但確實有一定效果
三伏貼是將辛溫通陽的中藥貼敷在特定穴位上,借助三伏天陽氣旺盛的時機,通過皮膚滲透,達到溫通經絡、祛寒化濕、調理體質的目的。
根據《中國中醫(yī)藥報》報道,三伏貼對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風濕關節(jié)疼痛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但要注意:三伏貼不是萬能貼,也不是人人適合。
兒童、孕婦、皮膚敏感人群、嚴重皮膚病患者應慎用。貼敷時間也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定,不是貼得越久越好,反而可能引起灼傷或過敏。
- 艾灸:調陽補虛,關鍵在“灸對位置”
艾灸是一種利用艾草燃燒產生的溫熱刺激,作用于人體穴位,達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的中醫(yī)療法。
尤其在伏天,艾灸可幫助驅除體內寒濕,增強脾胃功能,改善畏寒怕冷、腹瀉等癥狀。
推薦灸的幾個常用穴位包括:
- 神闕穴(肚臍):溫陽補氣,固本培元;
- 足三里:健脾益胃,提升正氣;
- 關元穴:補腎固精,溫陽祛寒。
但切記:艾灸不是越熱越好,也不是天天都灸。
- 生姜水:驅寒暖胃,但不治百病
很多人一到伏天就喝生姜水,認為“夏天喝姜賽參湯”。這話其實有一定道理。
生姜性溫,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化濕的作用。特別適合那些手腳冰涼、食欲差、寒濕重的人群。
但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長期喝姜水。比如體質偏熱、口干舌燥、上火的人,喝多了反而會加重內熱。
建議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姜水,能起到溫胃散寒、促進消化的作用。別拿它當水喝,更不能替代藥物治療。
- 曬背:不是曬得黑才算有效,關鍵是激活陽氣
中醫(yī)講“背為陽中之陽”,曬背可以激活督脈,提升陽氣運行,緩解因寒濕困脾引起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問題。
曬背時間建議在上午9點到11點之間,陽光柔和,溫度適中,每次15~20分鐘即可。
注意不要在中午烈日下暴曬,也不能隔著厚衣服曬,曬的部位以脊柱中線為主,曬完后注意避風保暖。
陽氣不足、寒濕纏身,身體會有哪些表現?
很多人不覺得自己需要“祛寒濕”,但實際上,身體早就發(fā)出信號了:
睡覺出虛汗、易疲勞; 夏天也怕冷,手腳冰涼; 食欲差、容易腹瀉或便溏; 舌苔厚膩,口中泛苦; 女士常有宮寒、痛經;
這些都是寒濕困體、陽虛內弱的表現,長期不調理,不只是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誘發(fā)多種慢性病。
三伏天調陽氣,不是“越熱越養(yǎng)”
很多人聽說三伏天養(yǎng)陽氣,結果天天泡桑拿、猛喝姜湯、貼滿三伏貼,結果反而上火、流鼻血、皮膚過敏。
這是典型的“走火入魔式補陽”。
養(yǎng)陽也要“適度、適人、適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大補陽氣,特別是:
體質偏熱的人,陽氣本就不虛; 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盲目進補易誘發(fā)不良反應; 過度出汗、反復冷飲,反而加重寒濕入侵。
所以,三伏天養(yǎng)陽祛濕,關鍵不是拼命補,而是順勢調。
三伏天調陽氣,靠的不是“偏方”,而是科學調養(yǎng)
劉阿姨按照醫(yī)生建議,三伏期間規(guī)律作息、搭配艾灸和三伏貼,還調整了飲食,竟然不到一個月,人就精神了不少,胃口也好了,晚上不再手腳冰涼。
所以說:三伏天是“陽氣療季”,不是“熱著玩兒”。
參考資料: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三伏貼的科學使用與禁忌》. 中國中醫(yī)藥報. 2024年07月10日 [2] 《黃帝內經》.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3] 中華醫(yī)學會.《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3年)》 [4]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三版
感謝每一位關注我們的你!有你在,我們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