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閩寧鎮園藝村村委會的會議室內格外熱鬧,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課堂”正在這里進行——閩寧人民法庭將審判現場搬到了村民家門口,公開審理兩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村里的數十名村民代表圍坐旁聽,沉浸式感受司法公正與溫度。
案情回顧
這兩起案件的原告是園藝村村委會,被告則是本村的兩名村民。事情要從村里的“致富大棚”說起,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園藝村盤活集體土地資源,流轉建設了一批設施大棚。村民們既能租賃大棚搞種植,又能定期領取土地流轉費,這本是惠及家家戶戶的好政策,卻因兩戶村民的租金拖欠起了波瀾。原來,兩名村民租賃大棚種植蔬菜后,近兩年受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資金周轉遇到了難題,沒能按時繳納租金。村委會多次上門溝通催要,始終沒能解決,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承辦法官摸排后發現,類似的拖欠情況在村里還有二十多起。
審理過程
巡回法庭
“這事兒處理不好,不僅會讓其他租戶有樣學樣,更會直接影響到全村人的流轉費收益,傷了大家的積極性。”承辦法官許繼承意識到,這起案件看似是簡單的租金糾紛,實則關系到村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和村民的共同利益,具有典型性。為了讓更多村民明白“租賃要履約、欠債要還錢”的道理,也為了方便當事人訴訟,許法官當即決定,把法庭搬進村委會,邀請村民代表現場旁聽,用身邊案教育身邊人,讓群眾在庭審中直觀學法、懂法、守法。
庭前調解階段,許法官一邊耐心傾聽村民的訴求,理解他們種植經營的不易;一邊向雙方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租賃合同的規定,講清拖欠租金的法律后果和違約責任。
“都是一個村的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咱們得互相體諒,找到兩全的辦法。”許法官的話樸實又在理,像一股暖流化解了雙方的隔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溝通,村民敞開了心扉,主動說明了拖欠租金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村委會也表示理解,同意了村民分期支付租金的請求。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當場達成了調解協議。
庭審結束后,“普法微課堂”緊接著開講。閩寧法庭的干警們留在現場,圍繞村民們關心的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債務償還等問題,用“拉家常”的方式答疑解惑。“法官,要是租別人的地沒簽合同,以后有糾紛咋辦?”“拖欠租金會不會影響征信呀?”面對一個個接地氣的問題,干警們都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語一一解答,把法律條文變成了“大白話”,把法理講成了“身邊事”,現場互動頻頻,氣氛熱烈。
“以前總覺得法律離咱們很遠,今天在村里就能看到開庭,法官講的道理咱一聽就懂,以后簽合同、做生意心里更有譜了!”旁聽的村民李大姐感慨道,“這比單純發宣傳單有用多了,咱老百姓就信這個實在勁兒。”
近年來,閩寧人民法庭始終立足審判職能,堅持把法庭“開”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無論是田間地頭、村委會小院,還是產業園區、工廠車間,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法官的身影。這種“巡回審判+現場普法”的模式,不僅為當事人省去了奔波之苦,更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親歷案件審理全過程,真正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EN
來源:永寧縣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