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長安城的城墻時,西市的門軸已經開始轉動。守城門的士兵打著哈欠拉開鐵鎖,坊市的鼓聲隨之響起——這是唐代的“鬧鐘”,告訴全城人:新的一天開始了。從皇宮到市井,從官員到小販,每個人的生活都隨著這鼓聲蘇醒。
卯時,長安城的官員已經在路上。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騎馬,腰間掛著魚袋(一種身份憑證),仆從提著燈籠在前頭照路。他們要趕在辰時(七點)前到大明宮上朝。路過西市街口,能聞到胡餅鋪飄來的芝麻香,不少官員會讓仆從買兩個熱乎的胡餅,一邊走一邊吃——上朝時間太早,很多人顧不上在家用早飯。
巳時的西市最熱鬧。波斯商人在鋪子里陳列著瑪瑙杯,本地小販推著車賣櫻桃,吆喝聲此起彼伏。穿綠衫的書生站在書肆前翻著新刻的詩集,穿襦裙的婦人在綢緞鋪里挑揀料子。市中央的空地上,有胡姬跳著旋轉的舞蹈,周圍圍滿了看客,有人扔銅錢打賞,銅錢落在地上叮當作響。
午時的曲江池邊,文人正舉行宴會。他們圍坐在柳樹下,桌上擺著酪櫻桃、胡麻餅,還有剛釀好的葡萄酒。有人提議作詩,眾人便輪流吟誦,好的句子會被記錄下來,很快傳遍全城。遠處的畫舫上,歌女正彈著琵琶,琴聲順著風飄過來,和笑聲融在一起。
未時,工匠們在作坊里忙碌。鐵匠鋪里火星四濺,師傅正打造一把彎刀,學徒在旁邊拉風箱;陶瓷坊里,工匠蘸著青釉,在素坯上畫著纏枝蓮紋,這些瓷器將被運到各地,甚至遠銷海外。作坊的角落里,有人用轆轤井打水,井水清涼,剛好用來冷卻剛出爐的鐵器。
申時的教坊司,樂師們在排練新曲。琵琶、篳篥、羯鼓合奏出歡快的旋律,舞姬們穿著長袖舞衣,排練著晚宴要表演的節目。教坊司的墻外,有小孩扒著門縫偷看,被管事的嬤嬤笑著趕走——這些孩子長大后,或許也會進入教坊司,繼承這門手藝。
酉時,城門開始敲“閉門鼓”。街上的行人加快腳步,要趕在鼓聲結束前回到自己的坊里。商人清點著一天的收入,把銅錢裝進錢袋,沉甸甸的;小販收拾著攤位,剩下的水果便宜賣給路過的鄰居。夕陽把城墻的影子拉得很長,整個城市慢慢安靜下來。
戌時,富貴人家的晚宴剛開始。庭院里點起燈籠,仆人端上烤全羊、蒸駝峰,還有各種精致的點心。主人和客人邊吃邊聊,樂師在一旁奏樂,舞姬隨著音樂起舞。席間有人提議行酒令,輸的人要喝酒,笑聲傳到墻外,引得路人駐足傾聽。
亥時,長安城漸漸入睡。只有東西兩市的巡夜人還在走動,手里提著燈籠,嘴里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寺院的鐘聲從遠處傳來,一下下敲在寂靜的夜里。坊門已經關閉,只有打更人的梆子聲,在空蕩的街道上回響。
當最后一聲梆子響過,長安城徹底沉入夜色。月光照在朱雀大街上,石板路反射著微光,就像這條街上曾走過的無數個日夜。唐代人的一天,沒有手機和網絡,卻在這些尋常的煙火里,藏著最生動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