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橈骨遠端骨折臨床較常見,其中青枝骨折或單純成角骨折不在少數,治療均以保守治療為主,牽引屈伸手法復位操作簡便,結合小夾板/石膏固定,多愈合良好,鮮有不良事件報道。今分享一例簡單的成角骨折,復位良好,固定角度也符合原則,卻出現骨折再移位,經二次復位預后良好病例。
就診情況
患兒男,10歲,摔傷致右橈骨遠端骨折,于傷后1小時當地行閉合復位石膏固定,1周復查發現骨折成角加劇,為求進一步治療~,外埠來津求醫。
治療:天醫正骨手法:拔伸牽引+屈腕手法糾正掌成角,小夾板+橫墊+平墊加壓固定,聯合背側超腕短臂石膏固定,限制腕關節活動造成骨折再移位,患肢前臂中立位懸吊胸前。
首診片:橈骨遠端骨折,對位可,掌成角約15°
復位后力線矯正,掌+背側石膏夾屈腕固定。
1周后復查,側位成角加劇,約20°
石膏固定作用力示意圖,偏離骨折斷端
復位情況
再次復位后力線矯正
隨訪情況
1周后可見斷端骨痂,對位維持良好
后經當地復查,3周去除固定,隨訪預后良好。
討論分析
1.此病例患兒10歲,男性,橈骨遠端骨折可接受側位成角要求15°以內,1周時影像成角約20°,如不及時矯正可能出現成角繼續加重可能,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影響外觀+功能。
2.此病例前期治療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盡管掌+背側雙石膏夾屈腕固定看似更加穩定,也符合治療原則,實則固定屈腕的力點/支撐點未作用于骨折斷端,而作用在了掌腕關節,因此骨折遠段持續受向背側支撐力作用力出現再向背側移位,掌成角加劇。剖析案例,便于我們臨床醫師總結、歸納經驗,是醫師精進臨床技能、積累經驗的臺階,避免類似情況重現。
3.骨折的治療,“細節決定療效”:骨折愈合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功能/解剖復位、穩定的固定、血供保護和個體化康復,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愈合或功能障礙。如固定方式選擇的生物力學細節考慮不周,可能造成骨折復位后再移位,影響治療效果,帶來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來源:天醫正骨
作者:邢加輝 趙洪洲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