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略陽縣全境位于秦嶺腹地,這里林地廣袤、植被豐富,是秦嶺南麓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略陽縣檢察院立足生態環境檢察職能,創新運用公益訴訟監督手段,推動行政機關從“行政監管”向“損害索賠”轉變,以法治力量護航綠水青山。2024年,略陽縣檢察院辦理了支持林業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案件,通過精準監督、科學修復,為秦嶺生態保護提供了可復制的“略陽樣本”。
融合履職挖線索 科技賦能固證據
2024年年初,略陽縣檢察院在辦理某礦業公司非法占用農用地刑事案件時,敏銳發現該公司未經審批擅自占用林地45.09畝,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這一線索引起了承辦檢察官的高度重視:“不僅要追究企業的刑事責任,更要讓受損的林地得到修復。”
為全面固定證據,略陽縣檢察院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辦案團隊迅速行動:運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對受損林地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測,形成三維影像資料,直觀呈現生態破壞現狀;同時,調取企業工商登記、施工許可等書證10余份,結合相關證人證言,精準鎖定企業違法事實及生態損害后果。2024年3月12日,略陽縣檢察院依法對該案民事公益訴訟立案,實現刑事追責與生態修復的無縫銜接。
“公告督促+磋商支持”
破解生態修復難題
立案只是第一步,如何確保受損林地得到有效修復,成為擺在檢察機關面前的關鍵問題。略陽縣檢察院創新采用“公告督促+磋商支持”雙軌模式,推動生態損害賠償落地落實。
2024年3月,略陽縣檢察院在正義網發布公告,督促林業部門依法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林業部門積極響應,啟動索賠磋商程序,并邀請檢察機關全程支持。作為漢中市首例林業領域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案件,略陽縣檢察院從法律適用、證據支撐、磋商程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確保磋商依法有序進行。
在檢察機關的監督下,林業部門與涉事企業就責任主體、賠償金額、修復方式等核心問題達成一致,最終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協議創新采用“自行修復+第三方驗收”模式——由企業按照植被恢復方案自行組織實施修復,林業部門委托專業機構驗收,確保修復質量達標。這一模式既兼顧企業實際經營能力,又通過專業監管保障修復效果,實現了司法效率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全鏈條監督 確保修復實效
生態修復不是“一賠了之”,略陽縣檢察院堅持“全鏈條監督”,確保修復工作落到實處。2024年10月,林業部門邀請檢察機關對受損林地修復情況進行現場查驗。經核查,可恢復區域已完成植被復綠,不可恢復區域的賠償金也已全額繳納,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立案監督到磋商支持,再到驗收跟進,我們通過‘三階段介入’實現監督全覆蓋,確保每一寸受損林地都能得到有效修復。”承辦檢察官介紹。
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
守護秦嶺綠水青山
本案的辦理,是略陽縣檢察院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略陽縣檢察院立足秦嶺生態保護大局,一體化推進“刑事打擊+公益訴訟+生態修復”,讓“誰破壞誰修復”責任落到實處,生態保護從“紙面協議”走向“實質修復”。
“生態環境損害不僅要‘追責’,更要‘復綠’。”略陽縣檢察院公益訴訟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履職優勢,推動生態損害賠償制度落地見效,讓秦嶺南麓的綠水青山成為造福子孫后代的綠色財富。”
下一步,略陽縣檢察院將繼續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構建更加嚴密的生態司法保護體系,創新生態修復長效機制,為筑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來源:略陽縣人民檢察院 編 輯: 燕子 審核: 臨風
漢中市新媒體協會成員單位
法律顧問:陜西眾致(漢中)律師事務所 周樂律師
點擊在看,轉發周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