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9點,長寧區區長劉平走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2025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
兩小時的直播中,劉平與主持人共同接聽前方記者與市民來電,第一時間連線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屬地街鎮負責人,回應市民群眾關切。
天山公園周邊有 “煩惱”?
長寧放大招:“凱旋之橋”+“森系車站” 安排上
長寧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李婷婷在凱旋路天山公園區域采訪了解到,居民反映該區域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凱旋路武夷路至延安西路路段長期缺乏人行通道,行人被迫在非機動車道通行,安全隱患突出;二是天山公園兒童樂園設施單一、老舊,難以滿足兒童游玩需求。
針對市民訴求,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王曄菲回應,“天山公園靠近凱旋路的部分區域對行人通行確實不夠友好,不少行人會貼著非機動車道行走”。她表示,區綠化局已啟動天山公園改造提升項目,計劃在沿凱旋路的一側打造一條林蔭小道,“既保證行人安全,又能讓大家在行走中享受公園綠蔭”。關于兒童樂園,王曄菲說,將在保留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新增區域,豐富游樂項目,“從多維度考慮,把天山公園打造成兒童友好的樂園”。
把一部分通行空間讓出來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管理。長寧區天山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陸建歡說,針對公園周邊共享單車亂停放,街道已將天山公園、延安西路、凱旋路出入口周邊納入共享單車重點保障區,“分早晚高峰固守,不間斷巡查,及時清運違規停放和阻礙通行的車輛,做好秩序引導和維護。”
長寧區區長劉平要求“相關方案應盡快實施,讓老百姓盡快見到效果”。他指出,可借鑒中山公園與萬航渡路融合開放的成功經驗,“把人行道設計在公園樹底下,既節約空間,又能形成南北貫通的舒適通道。”對于天山公園改造,他強調要突出兒童主題特色,“在設計過程中,多聽取周邊居民意見,了解兒童需要什么樣的游玩設施,讓居民更多地參與討論,改造后也要惠及更多人群。”
劉平還透露了一項規劃:“打算在天山公園地鐵站和劉海粟公園之間架一座‘凱旋之橋’,把兩個公園和地鐵站連起來,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打造‘森系車站’景觀。”同時,在更新改造過程中,也要把共享單車的停放需求考慮進來,不斷優化布局,滿足民生需求。”
案例反饋
區綠化市容局、天山路街道將通過天山公園融合改造項目的實施對以上2個問題進行全面解決,預計于今年四季度完成:
1.貫通南北人行道,改造現有矮墻為欄桿,貫穿凱旋路內部人行步道。打造“楓葉之路”,將凱旋路一側打造滿足人行道功能的亮麗景觀線。
2.打造兒童友好公園,設置兒童無動力樂園;同時通過打造具有水生態特色的生境池塘,增強公園的生態價值與兒童科普價值。
另外,區建管委會同天山路街道與美團、哈啰、青桔三家共享單車企業達成共識,將天山公園延安西路、凱旋路2個出入口周邊區域納入天山街道共享單車重點保障范圍,巡查中一旦發現共享單車違規停放、阻礙人行通道問題,要求3家單車運營公司立即響應并做好清運工作(5分鐘內響應,30分鐘內到現場清理,60分鐘內清理完畢)。
綠樹成蔭反成困
“口袋”更新解憂煩
家住長寧區定西路380弄3號樓的居民章先生反映家中陽臺正對安順路綠地,有約30棵高大的常青樹郁郁蔥蔥,但也影響了室內采光,尤其是冬季沒有足夠的日照影響晾曬。“受影響的居民有12戶,其中3號樓居民受影響最大。雖然之前進行過修剪,但樹冠沒有明顯變化,還是會影響家里的采光。”
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王曄菲介紹,實地踏勘發現由于樹木緊貼小區圍墻,密度高、生長茂盛,高度約達六層樓,大型修剪機械無法進入,目前只能依靠人工爬樹修剪,修剪難度大且效率低,難以徹底解決問題。
“居民也提到遷移樹木的需求,但是不符合相關的遷移標準,也有可能引發其他喜愛這片綠地的居民的不同意見。目前已有計劃將該區域納入明年‘口袋公園’的改造項目,通過整體改造尋求根本性解決方案。”新華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鵬也表示,在口袋公園改造實施前,街道也會與綠化部門再次現場勘察,嘗試對最影響采光的那幾棵樹采取臨時措施,看看能否緩解這一情況。
長寧區區長劉平在直播中表示,非常理解居民對采光的需求,換位思考大家都希望家里能多一點陽光。他肯定了結合“口袋公園”改造進行系統解決的思路并當場要求:“一方面在口袋公園改造過程中,要制定整體方案,不單考慮這幾棵樹,更要對整個綠化區域進行優化。另一方面在保證綠化量的前提下,看能否對樹木品種進行優化調整,比如更換為對居民采光影響較小的樹種,同時能修剪的盡量多修剪。”他強調,在此過程中,街道必須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讓居民參與到方案的制定中來,一起想辦法,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這樣大家才能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貢獻更多的智慧。居民章先生也提出建議,“可以聽聽大家的意見,這樣群眾意見就比較完善了。”
案例反饋
區綠化市容局、新華路街道將結合今年冬季修剪任務盡可能安排相應的修剪工作,同時計劃明年對安順綠地進行改建,一攬子解決市民反映的采光和通風問題。建設過程中將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征詢周圍居民和相鄰各方意見建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綠化治理格局。
商戶關門預付卡打水漂
消費者該找誰?
市民肖女士反映: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水霞路上有一家貝康動物醫院,她在這家門店辦理了儲值卡,“突然告知我說暫停營業了,我在這個醫院還有300多元的儲值,包括我鄰居也有。”
長寧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皇甫冉介紹,經查詢該機構于2016年注冊以連鎖店的方式經營,有10家店目前已關閉了6家。安順路門店經營近十年,客群以老顧客為主,接到消費者反映,區市場監管部門已聯系到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對方表示,浦西地區仍有三家門店正常營業,消費者可繼續前往消費;如堅持要求退費,公司承諾將在90天內予以解決。經梳理,目前共接到相關投訴7起,涉事金額7000余元,消費者卡內余額多在300元至1000元不等。
肖女士表示,她愿意接受轉移消費,但目前商家小程序已無法登錄,自己手頭除了一段錄屏,再無其它余額憑證,而且發票等原始憑證也找不到了。
隨著寵物經濟的發展,預付消費模式愈發普遍。長寧區商務委副主任朱虹表示,“公證提存”作為長寧區司法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種新探索,已在游泳館等部分行業業態中試點應用,用于保障預付資金安全。此外,去年起上海對單用途預付費卡管理辦法的修訂,強化了對備案商戶的監管,同時明確:若商場出租方未審核入駐商戶的經營資質,導致消費者損失,也需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由于目前長寧區“公證提存”與上海單用途預付費卡服務平臺尚未完全打通,商務委等相關部門也將加強對商場及商戶的培訓與監管,提醒消費者在預付前應核實商戶資質,簽訂合同保留證據。
長寧區區長劉平強調,要盡快推動消費者問題的妥善解決,按照市場監管局提供的渠道與商戶協商,遇到困難時由監管部門協調處理。當前預付費引發的問題在多個行業較為普遍,司法、監管及行業主管部門需加強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特別是對投訴較多或經營異常的企業要加大檢查頻次和處罰力度,并通過宣傳教育幫助居民提高防范意識。同時,應推動長寧區首創的“公證提存”模式在養老、體育、健身等行業的拓展應用,實現“先服務后結算”的資金監管機制,也要繼續研究如何打通與市級平臺之間的信息交換渠道,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
案例反饋
經區市場監管局查證,安順路356-1號“萌獸醫館”主體為萌獸貝康(上海)寵物醫院有限公司,該店于2025年6月中旬關門停業。6月中旬至今,區市場監管局共收到關于預付卡退費投訴7件,涉及金額7千余元。期間多次嘗試均無法與法定代表人取得聯系,于7月4日將該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經聯系該公司股東上海睿詣寵物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安順路店因為欠房租、員工工資及貨款等閉店。上海睿詣寵物醫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的10家門店目前關閉了6家,預付卡客戶已轉移至繼續營業的4家(寶山區2家、黃浦區1家、浦東新區1家)。如消費者不愿轉移,將協調退款。
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約談上海睿詣寵物醫院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明確方案,妥善解決居民反映的消費糾紛。
資料:話匣子
編輯:史煥煥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