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陸軍徐州司令部為什么撤銷并成立了徐州“剿總”,實施了幾乎無縫隙的銜接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顧祝同接替陳誠當參謀總長了,而繼任的陸軍總司令余漢謀是粵軍老將,蔣介石是不可能讓他掌握實權的,更不可能讓他到徐州來指揮部隊作戰,于是便把陸軍司令部順勢改為徐州“剿總”了。這就是蔣介石一貫的作派,因人設職位,因人廢職位,因人實職位,因人虛職位。
關于讓劉峙出任徐州“剿總”司令,后人是有許多非議的,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那句電影臺詞:“徐州乃南京之門戶,不派只虎去鎮守,那也得派條狗去,沒想到卻派了一頭豬去。”其實啊,這事也好說,即便是放到現在,講究的也是“德、能、勤、績”,忠誠,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適用的。
后人談史,所站的“位”多是“能”,比如我們上一章剛剛講過的白崇禧,是有些能力的,而且通過大別山與劉鄧的戰斗,也證實了這一點。可蔣介石對他并不感冒,甚至愿意把江山輸給中共,也不想讓李白染指,因為他和中共,是敵人,雙方的輸贏,是打出來的,愿打服輸。而和李、白,則要勾心斗角,內斗的滋味,是極不好受的。即便是現實生活中,照樣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寧用無所事事聽話人,不用立功建業出事客。當然,如果能兩全其美,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而此時蔣介石的手中,確實拿不出兩全其美的人來了,京畿門戶徐州之地,更不可能再讓其他派系的人掌權了。不說江南,只說正在面臨著戰爭的五大“戰區”,已經有華北的傅作義、華中的白崇禧和東北的衛立煌,兩個半“外人”在掌權了,徐州“剿總”也只能從內部找人了,而符合條件的“五虎上將”中,陳誠,軟了;顧祝同,疲了;劉峙,垮了;蔣鼎文,廢了;衛立煌,到東北擋槍去了。“瘸子”里面挑將軍,也只有劉峙最合適了。
劉峙出任徐州“剿總”總司令,確實合適,這個人是黃埔教官,又領上將軍銜,是蔣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將”,出任過戰區長官部司令長官,此前還出任過鄭州綏靖公署的主任等職,資歷上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他在蔣介石選擇題的選項之內。至于后人所說的杜聿明、關麟征等人,沒有進入“籠子”,蔣介石不會勾選他們的。
劉峙出任徐州“剿總”總司令,確實合適,因為這個人的忠誠是沒得說的,在蔣介石嫡系圈子里,他算是忠臣良將型的,他的“忠”表現在他的交際圈上,向上只看到蔣介石,靠的是何應欽,走得較近的是顧祝同,除此之外,概不過深交往。
而要說起劉峙的“忠”,就不得不說他在主政河南期間的事兒,劉峙自中原大戰之后主政河南,直到抗戰全面爆發,長達八年之久,有幾件事,對于蔣介石而言,還是很看重的。第一,劉峙主豫,河南再無軍閥。自晚清解體,民國初立到中原大戰,張鎮芳、趙倜、吳佩孚、馮玉祥、胡景翼、韓復榘、張鈁、劉鎮華、樊鐘秀、憨玉琨、萬選才、孫殿英等等大小軍閥,粉墨登場,中原成了軍閥混戰之地。劉峙主政河南之后,剝奪了張鈁的兵權,攆走了劉鎮華、劉茂恩兄弟,對小軍閥吉鴻昌、孫殿才等予以打壓,從此,河南再無大小軍閥,民國政府旗下,再無“豫軍”、“鎮嵩軍”。第二,劉峙主豫,匪患乃絕。第三、劉峙主豫,中原得保,當時的河南,四面受敵,劉峙在西面扶持楊虎城就任陜西省主席,東面穩著韓復榘不敢輕舉妄動,北面看著閻錫山,向內穩著張鈁、吉鴻昌、孫殿英等人。1931年,劉峙在穩定各方的情況之下,聯合平津張學良,南北夾擊不聽蔣介石話的河北石友三部,一戰便把石友三清理出局。從此中原穩定。第四,劉峙主豫,河南成了中央直接收糧、收稅、征兵的大省,財政、役政大權皆歸中央。
劉峙把一個河南,打造成了國民政府的河南,而不是劉峙的河南;把河南的部隊,打造成國民革命軍,而不是豫軍、鎮嵩軍;劉峙把河南的稅收、兵役、財政等權利收歸中央而不是劉峙個人的“小金庫”,就足以證明,他比韓復榘要忠誠得多,所以,同樣是“長腿將軍”,韓復榘落了個身首異處,劉峙落了個到大后方升官發財。
劉峙出任徐州“剿總”總司令,確實合適,當時在華東、中原的部隊官長,和劉峙多少都有師生之誼、上下級之誼,脾氣又好,人稱“經師”,能團結著手下一群人,為蔣介石守住南京的北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