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里的窩囊仗,夷陵之戰(zhàn)絕對排得上號。你想想啊,劉備帶著家底兒去給關(guān)羽報仇,結(jié)果仇沒報成,反倒被陸遜一把火燒得全軍覆沒,連文官都抄起家伙去砍人了……是不是挺魔幻?
一、“宣傳部長”程畿為啥拎戟上陣?
程畿這人啊,本來是個搞思想工作的。《三國志》說他干的是“從事祭酒”,嗯,大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軍隊政委?整天搞搞動員、喊喊口號,和刀槍棍棒八竿子打不著。可夷陵那把火一燒,蜀軍全亂了套,程畿的船被吳軍圍住。你猜他怎么著?嘿,這老哥抄起長戟就跳上敵船,哐哐一頓砸,居然還掀翻了幾條吳船!
為啥這么拼?史書沒細(xì)說,但想想也能明白——身后是長江,退路早斷了。橫豎是個死,不如掄圓了干一場。最后吳軍人海戰(zhàn)術(shù)壓上來,他才倒下。一個拿筆桿子的,死得比武將還血性,嘖……
二、“斷后的瘋子”傅肜:一人罵翻吳軍
傅肜更絕。他的任務(wù)是掩護劉備跑路,結(jié)果部下全戰(zhàn)死了,就剩他一個光桿司令。吳軍圍上來喊降,你猜他吼啥?“吳狗!哪有漢將軍投降的?!”(原話更狠:“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說完直接沖進(jìn)人堆里亂砍,死了都沒倒下。
有人說他傻,可劉備能活著回白帝城,還真虧了這種“傻子”。嗯……你說他圖啥?名?夷陵敗成這德行,誰記得他;利?命都沒了。大概就為心里那口氣吧。
三、被遺忘的“老實人”:馬良和王甫
馬良和王甫死得憋屈。這倆是正經(jīng)文臣,可能連馬都沒騎穩(wěn)過。大火燒起來時,士兵光顧著護劉備跑,誰管他們?《三國志》就冷冰冰一句“遇害”,連怎么死的都沒提。
馬良啊,就是諸葛亮《出師表》里夸“馬良死節(jié)”那位。夷陵之前,他剛說服五溪蠻族幫劉備打仗,結(jié)果蠻兵全葬送在火海里,他自己也悄沒聲兒地沒了。你說諷刺不?搞統(tǒng)戰(zhàn)的一把好手,最后死得像個路人甲……
四、火海里的三顆“炮灰”:張南、馮習(xí)、沙摩柯
這三位死得最慘——連句臺詞都沒有。陸遜火攻時,蜀軍還在睡大覺呢(真事兒!)。張南和馮習(xí)是前線指揮官,沙摩柯是劉備忽悠來的少數(shù)民族盟軍頭子。火一燒,吳軍跟著火勢沖進(jìn)來,三人當(dāng)場被砍了腦袋。
尤其沙摩柯,帶著藤甲兵翻山越嶺來助陣,結(jié)果藤甲……嗯,怕火啊!史書里“胡王沙摩柯”就五個字,命沒了,部落八成也垮了。亂世小角色的命,賤得像草。
五、夷陵之后:蜀漢的魂兒丟了
表面看,蜀軍死了幾萬人?(少則兩萬,多則四萬吧);將領(lǐng)折了七個,連太子劉禪的親信都搭進(jìn)去了。可更深的是啥?劉備的親征神話破滅了——之前他打仗輸歸輸,總能卷土重來,這回直接氣死在白帝城。
更麻煩的是人才斷層。程畿這種能文能武的,馬良這種搞外交的,傅肜這種死士,一把火燒個精光。后面諸葛亮北伐為啥那么累?五虎上將死光了,中生代將領(lǐng)也斷層了呀!夷陵埋的何止是尸體,簡直是蜀漢的未來……
哦對了!陸遜這把火咋燒起來的?
哎,差點跑題!劉備伐吳時犯了大忌——為躲酷暑,把軍營全扎在樹林里,還連營七百多里。陸遜一看樂瘋了:這不送上門給我燒烤嗎?吳軍每人帶捆茅草,半夜點火,風(fēng)助火勢……然后?沒有然后了。
有人說劉備老糊涂,其實吧,他也有苦衷:山地行軍補給難啊,江邊扎營取水方便。可誰想到……哎,戰(zhàn)爭這玩意兒,有時候輸贏真就賭在一陣風(fēng)上。
讀夷陵之戰(zhàn)總憋屈。你看程畿拿戟的樣子,傅肜罵人的狠勁,甚至沙摩柯稀里糊涂送命……他們本不該這么死。可亂世里,誰不是棋子?
對了,后來東吳慶功宴上有人問陸遜:“你燒劉備時不怕他報復(fù)?”陸遜一笑:“他活不過今年。”——果然,劉備沒多久就病死了。嘖,歷史有時候涼薄得像塊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