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腳下,有一位執著的文化守望者——賈尊權。他網名天中山人,筆名河迅,河南登封宣化人。從三尺講臺到宦海沉浮,從故紙堆中探尋文明密碼,以筆墨丹青續寫千年文脈,他將生命與嵩山文化深度交融,成為嵩山文化研究領域熠熠生輝的知名學者。作為河南大學中國少林文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他憑借 30 多部(篇)嵩山歷史文化論著,成為承載嵩岳大地文明記憶的擺渡人;以蘭臺塵封檔案為鑰匙,開啟了嵩山文化的萬千氣象。從任長霞紀念館的精心策劃,到嵩山文化的全面復興;從《二十四節氣》等著作的傾心編纂,到盧鴻一詩畫的深度解碼。他用數十年的堅守與詮釋:真正的文化傳承,是讓歷史活在當下,讓瑰寶照亮未來。
杏壇執教展風采,宦海弄潮顯擔當
賈尊權的人生起點,是充滿墨香的三尺講臺。1979 年,他從登封十中高中應屆畢業,同年考入開封師專外語專業,自此開啟與文字、教育的不解之緣。畢業后,他被分配至新鄭二中任教,擔任英語教師兼班主任。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他深耕教學,以獨特育人理念贏得廣泛認可,榮獲“鄭州市外語教學能手”稱號,成為當地教育界的青年骨干。
1987年,賈尊權的人生迎來重大轉折。他告別教壇,投身行政崗位,先后在登封告成、大冶、白坪等鄉鎮任職。在鄉鎮工作的十多年里,他練就諸多優秀品質,展現出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的使命、責任與擔當。鄉鎮工作條件艱苦、事務繁雜,但他堅韌不拔,不畏困難,持續奮斗;他務實為民,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將工作重點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為百姓謀福祉;他使命在肩,深知鄉鎮工作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以推動鄉鎮進步為己任。面對復雜工作,他主動擔當,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努力化解矛盾,在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貢獻突出,多次榮獲國家、省、市表彰與嘉獎。
2004 年,賈尊權迎來職業生涯關鍵節點——調任登封市檔案局(館)工作,后轉至登封市委辦公室直至退休。從教育到行政,從鄉鎮到機關,他的履歷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每一筆都飽含對登封這片土地的赤誠。檔案局工作成為他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他從行政干部蛻變為文化學者,開啟了他與嵩山文化的深度對話。
檔案深處尋瑰寶,一館一志顯赤誠
“檔案館的庫房里,堆滿了實物檔案,那些蒙塵的紙張里,藏著嵩山的千年記憶。”賈尊權初到檔案局時如此感慨。這些寶藏成為他文化探索的起點,檔案局任職期間成為他人生關鍵的“文化蛻變期”。他化身歷史解碼者,在泛黃檔案中潛心研究,逐步走進嵩山文化核心圈。
他的第一項重要創舉,是依托館藏檔案建立“登封檔案文化展覽”,該展覽成為河南省典范。通過精心策劃,他將散落的歷史碎片串聯成線,讓公眾觸摸登封發展脈絡。同時,他主導的“名人檔案”收集工作,與任長霞這一震撼全國的名字相遇。
2004 年,賈尊權剛到檔案局不久,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犧牲的消息轟動全國。這位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諸多榮譽的英雄,事跡經國家級媒體報道后,引發“全國人民學任長霞”熱潮。面對蜂擁而至的參觀者,賈尊權敏銳思考:“全國人民學長霞,檔案部門怎么辦?”他連夜起草《關于在登封市檔案館舉辦任長霞紀念館的意見》,請示市領導后獲全力支持。
展覽開幕后,每日接待參觀者數千人,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既是組織管理者,又是講解員,使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在檔案中感受檔案中英雄的力量。這場展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生動課堂,也讓賈尊權深刻體會到:檔案價值不在于塵封,而在于被看見、被傳承。
在檔案局(館)歲月里,賈尊權目光始終聚焦“文化”。他從檔案中發現古代武則天畫像,深入研究并發表相關論文,為武則天與嵩山的關聯增添實物佐證。在梳理館藏資料時,偶然發現關于“登封窯”“木版年畫”“草堂十志圖”等零星記載,如星火燎原,點燃了他解碼盧鴻一“草堂十志圖”與“嵩山木版年畫”“登封窯”復興的火焰。檔案局的深耕讓他徹底轉型為文化學者,為后續嵩山歷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古窯復興傳薪火,木版年畫煥新生
“在檔案中查出來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文明的基因。”賈尊權在檔案局的重大貢獻,是推動“嵩山木版年畫”與“登封窯”復興。
通過對館藏檔案系統梳理,他挖掘關于登封窯的詳細記載,理清其歷史脈絡:從新石器時代陶器起步,到唐宋時期成為中原代表性窯口,以“白釉珍珠地剔刻劃花”“青瓷”等獨特工藝聞名,遺址主要包括登封宣化前莊窯、告成曲河窯和白坪程窯等。這些沉睡檔案成為復興計劃藍圖。2006 年,賈尊權與李景洲等陶瓷文化學者一道,開啟登封窯復興工程。如今,登封窯“千年遺韻”博物館里,一件件標本或器物訴說著往昔輝煌,正是他在檔案中翻動的那一頁頁舊檔案,讓歷史重現光彩。
登封檔案館靜謐庫房中,珍藏著千余塊歷經三百余年的木雕版實物檔案。這些雕版如無言的史書,承載嵩山地區歷史記憶與文化密碼。雕版上細膩刀痕、古樸宋體字,訴說著往昔匠人精湛技藝與執著匠心。其中構圖飽滿、色彩濃烈的獨特年畫風格雕版,成為明清時期民間信仰與藝術審美重要載體。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使其一度瀕臨失傳。為保護傳承這一珍貴文化遺產,賈尊權走訪動員老藝人耿炳倫(已故),聯動文化部門成功申遺并建立傳習所。如今,登封檔案館木雕版實物檔案為嵩山木版年畫復興提供堅實歷史支撐與文化養分,登封木版年畫復興又讓沉睡木雕版重煥生機,二者相輔相成,共譜嵩山文化傳承發展新篇章。
美麗鄉村繪新景,日出嵩山譜華章
2016年,賈尊權調任市委辦協理員,雖離開了蘭臺,但文化研究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此崗位上,他與同事合作開展登封市政治、經濟、文化等重大課題調研,其中登封市中岳區北高莊美麗鄉村建設最為矚目。
作為項目“倡導者、發起者、實施者和操作者”,賈尊權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深耕,將文化基因注入鄉村建設每個細節。他不僅規劃村莊布局,更挖掘北高莊歷史底蘊,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更有“氣質”。這段經歷凝結成他筆下的《日出嵩山坳》兩本書,字里行間飽含對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在登封市委辦期間,賈尊權文化視野進一步拓展。他不再局限于檔案歷史,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圍繞登封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熱點、焦點與難點問題開展調研,撰寫多篇高質量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2017年,他與知名學者呂宏軍、常松木等共同撰寫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二十四節氣》由國家線裝書局出版,將嵩岳大地的時令智慧推向世界。2019 年,他與“嵩山文化代言人”呂宏軍先生共同編纂出版了一部記述嵩山歷史百科全書的文化寶典——《明清登封方志集成》。2022年,與本土學者共同撰寫并出版了集歷史性、文化性、專業性、實用性、綜合性為一體的《文化登封》。2023 年,他與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市檔案館合作編寫《嵩山本草檔案》,讓嵩山藥用植物與文化記憶相遇。這些著作無不體現他“讓文化融入生活”的理念。
詩畫雙絕解碼者,盧鴻文化續新篇
在賈尊權文化研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對唐代隱士盧鴻一的深度解碼。盧鴻一,又名鴻,字浩然,生于幽州范陽,后遷居洛陽,約生活于 680年至 740 年。這位隱居嵩山的文人,以《嵩山十志十首》騷體詩歌和《草堂十志圖》聞名于世,賈尊權則是當代研究這一詩畫雙絕的集大成者。
盧鴻一的《嵩山十志十首》以細膩筆觸描繪“盧鴻草堂”及其周邊美景,情感表達跳出宮廷詩歌桎梏,展現初唐南北文學合流趨勢,是唐詩創新重要見證。《草堂十志圖》將詩中山水化為丹青,描繪草堂、倒景臺、樾館等十處勝景,被譽為“山林絕勝”。賈尊權耗費數年心血,對這一詩一畫進行全景研究,其專著《草堂遺韻映九州——盧鴻一〈嵩山草堂十志圖〉全景研究》即將出版發行。書中,他不僅解析詩畫藝術價值,更挖掘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與品格,讓這份千年遺產在當代煥發新生。
與此同時,賈尊權研究觸角遍及嵩山文化各個角落。他執行主編了《嵩山文化》雜志,參與編撰出版的《歷史名人與嵩山》,為地方史研究提供系統資料;圍繞登封文旅項目和美麗鄉村建設精品村,撰寫了大量調研報告,讓文化成為發展引擎;作為嵩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他組織參與嵩山文化相關活動,讓古老的嵩山文明在交流中生生不息。
丹心一片系嵩山,此生甘為護寶人
從“鄭州市教學能手”到蘭臺任職,從行政官員到文化學者,賈尊權的人生軌跡始終圍繞嵩山。在他的辦公室里,堆滿了手稿、古籍和檔案復印件,每份資料都標注密密麻麻注解;電腦里,存著數十個關于嵩山文化研究文件夾,記錄從檔案中發現的每個細節。有人問他:“為何對嵩山如此執著?”他總是笑著回答:“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訴說歷史。我只是碰巧成了那個傾聽者和轉述者。”
如今,雖已退休,但賈尊權的文化征程仍在繼續。《草堂遺韻映九州》即將付梓,更多關于嵩山文化著作正在醞釀;作為河南大學中國少林文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他仍在指導青年學者挖掘地方文化;在嵩山文化研究會的文化活動中,總能看到他忙碌身影。他用行動證明:文化傳承不是口號,而是日復一日的堅守,是將個人生命融入歷史長河的自覺。
賈尊權的故事,是一個人與一座山的千年對話。從任長霞紀念館里的英雄精神,到登封窯的千年窯火;從盧鴻一的詩畫意境,到《二十四節氣》的時令智慧,他所做的,不過是讓嵩山文化瑰寶被看見、被珍惜、被傳承。正如他在《日出嵩山坳》中所寫:“每一道山梁都藏著故事,每一寸土地都連著文明。”而他,就是那個讓故事流傳、讓文明延續的守護者。
在嵩山日出日落中,賈尊權身影或許會漸漸老去,但他所傳承的文化瑰寶,必將如嵩山之巔之松柏,永遠常青。(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