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元鳳元年,長安未央宮。
一個籍籍無名的小郎官——楊惲,正被同僚們群起而攻之。
事情的起因小到可笑:皇帝賞給大臣們一筐橘子,楊惲先挑了兩個最大的孝敬舅舅,剩下的才分給同僚。
第二天,彈劾奏章雪片一樣飛進尚書臺:
“楊惲恃寵驕橫,目無同僚!”
“私匿貢品,其心可誅!”
更絕的是,牽頭彈劾的,正是平日與他稱兄道弟的兩位同舍郎。
楊惲當時22歲,官小、人微、還沒背景,怎么看都是死局一樁。可五天后,風向突變。
兩位帶頭彈劾的同僚被貶去守邊,楊惲卻升了侍中,成了皇帝近臣。
史官在《資治通鑒》里冷冷記下一筆:“惲不辯而事自明,眾反坐。”
翻譯成大白話:人家一句廢話沒回,就讓對手原地爆炸。
今天,我們就用《資治通鑒》里3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的遭遇,拆解他們破局的全流程。
不熬雞湯,只遞手術刀——下次你在職場、在社會上被別人算計了,直接抄作業。
01
沉默戰術
話接上文,楊惲究竟是怎么扭轉局面的呢?
據《資治通鑒》記載,事發當晚,楊惲只做了一件事:把橘子連筐原封不動送進舅舅家,然后稱病不朝。
整整七天,他一句話沒辯解,甚至閉門謝客。
第七天,御史大夫杜延年突然上奏:
“臣查御橘入庫賬冊,楊惲當日所得,本就該優先奉親,其余同僚所得亦未短缺。”
原來,楊惲的舅舅正是負責貢品入庫的少府卿,手里有實打實的臺賬。
皇帝一聽,樂了:“你們幾個搶橘子都搶不過,還搶功名?”
于是彈劾者被反坐“誣陷”,楊惲躺贏。
【現代場景復刻】
同事在群里陰陽你“搶客戶”?
別急著發萬字長文解釋,先學楊惲“沉默7天”:
存證據:把客戶聊天記錄、郵件往來全部打包備份,存云盤。
找關系:誰最清楚客戶分配規則?HR?銷售總監?約他喝咖啡。
亮底牌:七天后,帶著證據開短會,一句廢話不講,直接甩截圖:“按公司客戶管理系統記錄,客戶上周已在我名下。”
沉默不是認慫,是給對手時間把謊話編圓,再一招制敵。
02
“捧殺”對方
永元四年,大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帶了三個監軍:尚方令蔡倫(對,就是造紙那位)、小黃門鄭眾、步兵校尉鄧疊。
行軍路上,鄭眾和鄧疊天天給蔡倫戴高帽:
“蔡公造紙利天下,此番必能運籌帷幄!”
“蔡公之才,豈是吾等武夫可比?”
蔡倫聽得心花怒放,真把自己當軍師,連夜畫了張“火燒匈奴連營”的草圖。
竇憲看完,只問一句:“蔡倫,你可知此處風向?”
蔡倫語塞。
竇憲當場把圖扔火盆,轉頭把鄭眾、鄧疊派去押糧,獨留蔡倫在帥帳抄文書。
戰后論功,蔡倫因“妄議軍事”被降級,鄭眾卻因“及時阻止紙上談兵”升職。
【現代場景復刻】
同事老甩鍋給你“能者多勞”?
抄鄭眾的“捧殺”模板——“張哥的PPT做得這么炫,客戶肯定喜歡,不如你來講?”
捧得越高,摔得越脆,領導還會覺得你“顧全大局”。
03
借力使力
咸和二年,會稽內史孔愉發現:當地豪族把大量“黑戶”藏進莊園,朝廷稅收血虧。
豪族們聯手做局,給孔愉扣“擾民”的帽子,甚至買通御史參他“酷政”。
孔愉沒吵沒鬧,只上了一道折子:
“按《庚戌詔書》,土斷人戶乃先帝定制,臣請陛下遣御史臺、司徒府、州郡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一開,豪族們傻了:
御史臺要查“隱匿人口”,司徒府要查“侵占官田”,州郡要查“抗稅”。
原本針對孔愉的“民怨”,瞬間變成豪族們的“九族消消樂”。
最后,孔愉官升一級,豪族們吐出三萬隱匿戶、八千頃良田。
【現代場景復刻】
被領導甩鍋“項目虧損”?
別哭,學孔愉借力使力——
立刻拉人進群:“按公司《項目審計制度》第14條,超支需三方復盤,我已預約法務、財務、風控同事。”
把鍋煮成火鍋:虧損原因?采購單價高?那就公開比價;人力超支?那就調考勤。
讓規則來說話:審計結果一出來,誰簽字誰背鍋,領導想躲?門都沒有。
04
結語
你以為楊惲升了侍中就完了?
三年后,當初彈劾他的某位“塑料兄弟”因貪墨被下獄,求到楊惲門上。
楊惲只托人帶了一句話:
“橘子甜嗎?”
對方當晚在獄中自裁。
史官再次評價:“惲不報私怨,然怨者自斃。”
最高級的報復,是讓對手自己嚇死自己。
《資治通鑒》里,像楊惲、鄭眾、孔愉這樣的小人物,沒有司馬懿的隱忍、也沒有諸葛亮的智慧,他們靠的,是精準執行的三板斧:
沉默→ 捧殺→ 借力。
下次你在群里被@、在會議上被甩鍋、在評優時被挖坑,別急著掀桌子,先問自己:
楊惲會怎么做?
畢竟,歷史不會重演,但人性永遠押韻。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