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正通過集團化辦學實踐,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如何讓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像毛細血管般滲透到每個角落,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兩長學前教育集團近日在四季幼兒園延川園舉行的“常思共享高質量,互生同長童年路”活動,通過夢想改造園現場沉浸式戶外活動觀摩、主題經驗分享、微教研等,全面展現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幼兒園環境育人的實踐探索和創新成果。
作為普陀區學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兩長學前教育集團匯聚了長風新村街道和長征鎮的14所幼兒園。由上河灣幼兒園擔任牽頭園,集團內有公辦幼兒園9所、大學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4所,其中市示范園3所、區示范園3所、市一級園5所。
環境賦能,兒童夢想喚醒“新空間”
走進四季幼兒園延川園,55天完成的“小區內老園舍”改造,讓“小區內老園舍”煥發出全新的生機。“會說話的四面墻”“回字形內外聯通道”串聯起的每一處環境,都呈現出“尊重兒童、相信兒童、賦權兒童”的友好畫面。孩子們在充滿自然、童趣的氛圍中展現出學習的活力。
四季幼兒園延川園
四季幼兒園立足兒童視角,回溯幼兒園整個戶外活動空間重構的全過程,在以《小天地里的大世界,讓每顆童心都長出翅膀》為題的項目經驗分享中,用真實的記錄和思考,助力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真正的小主人。
活動現場
教育的高質量,從來不止于硬件的更新,更在于理念的共鳴與課程的深耕。這種深耕的力量在兩長學前教育集團多所園所的實踐中迸發。例如,康泰幼兒園的主題分享匯報中,聚焦“雙向奔赴,共綻美育之光”美育課程實踐探索,用一幅幅高質量師生互動畫面,帶領大家走進了一段充滿驚喜的美育之旅。
白玉新村幼兒園的微教研,則打破了固有范式,教師們圍繞“共研建構游戲,賦能專業成長”展開深入探討。 這種“打破邊界、共研共進”的氛圍,正是普陀區集團化辦園的肥沃土壤,優質經驗通過聯動成為“區域共享”。
生態共建,互生同長激發“新可能”
兩長學前教育集團內的幼兒園在“常思共享·互生同長”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緊密團結,共同成長,共創美好未來。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在活動現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現場互動頻現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常思常問,各園所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夢想墻”上共收集到15條來自各園所的優化建議,迸發出新的夢想火花。
園所間相互交流
“每個人的幼兒園時光僅有一次,我們要用專業與熱愛,做好一名兒童幸福童年的專業守護者。”兩長學前教育集團理事長、正高級教師、特級園長胡春燕進一步闡釋道,“集團要以課程資源迭代為突破口,構建學前教育新生態,更要讓‘反思’成為教師的專業自覺,讓每一次實踐都成為優化教育行為的起點,在看見兒童、看見成長中實現專業躍升。”
原標題:《環境賦能、互生同長,普陀這個學前教育集團這樣做→》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張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