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揚言,若俄烏在50天內未達成停火協議,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100%關稅。美財長也緊跟其后發聲。美國為何突然下此狠手,又能否如愿切斷中俄石油貿易?這背后藏著諸多值得探究的因素。
特朗普的此番威脅并非孤立之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也明確表示打算將中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采購納入下一輪中美關稅談判中。他還宣稱,中國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羅斯石油的大買家,現在可以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了。此前,特朗普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商討俄烏沖突時,就對普京表達了強烈不滿,并給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德國下達了50天的最后期限,若不接受停火協議,就將對俄羅斯加碼100%的關稅制裁,同時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特朗普和普京(資料圖)
美國這么做,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俄羅斯作為重要的能源出口大國,其石油出口是經濟的重要支柱。美國試圖通過制裁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切斷俄羅斯的資金來源,在俄烏沖突中進一步打壓俄羅斯。從能源市場層面來說,美國自身也是能源生產和出口國,通過干擾全球石油貿易格局,打亂中俄等國正常的能源合作,能夠為美國能源出口創造更多機會,重塑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鞏固其在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面對美國的威脅,中方早已明確立場。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可行出路,不希望看到局勢進一步惡化。在能源采購方面,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基于自身能源需求和市場規律的正常商業行為,符合國際貿易規則,他國無權干涉。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之一,穩定的能源供應對經濟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俄羅斯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從早期單純的貿易往來,逐漸拓展到在石油勘探、開采、運輸等全產業鏈的合作,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例如,中俄原油管道一線、二線工程的建設,極大地保障了俄羅斯石油能夠穩定、安全地輸往中國,為雙方的石油貿易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種基于優勢互補的合作模式,有著強大的內生動力,不會因美國的外部壓力而輕易改變。
貝森特(資料圖)
不僅如此,在貿易結算方面,中俄石油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不斷提高,2025年上半年,中國自俄石油進口量同比增長17%,且超過60%的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這不僅有助于雙方規避美元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還減少了對美元結算體系的依賴,增強了合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
美國雖喊出對購買俄石油國家征收100%關稅的狠話,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從貿易數據來看,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大且分布廣泛。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俄石油日均出口量維持在500萬桶以上,其中近三成流向亞洲市場,中國在其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印度也是俄羅斯石油的重要買家,日均進口俄油達210萬桶,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40%。如此龐大的貿易量,涉及眾多國家的經濟利益,美國想要全面制裁,面臨著巨大的阻力。
從國際合作層面而言,美國實施制裁需要盟友的協同配合。然而,現實情況是,其盟友對此態度不一。歐盟在汽車關稅等問題上已經對美國的貿易政策表現出抵制情緒,在對購買俄石油國家制裁這件事上,歐盟并不愿輕易跟隨美國。畢竟,歐洲許多國家自身也有能源需求,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著歐洲的能源安全,全面制裁俄羅斯石油將對歐洲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此外,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美國傳統盟友,在相關問題上也未積極響應美國,使得美國難以構建起廣泛的制裁聯盟。
若美國強行對中國等國家實施制裁,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工業、制造業能力,足以應對一定程度的外部壓力。而且,中國貿易遍及全球,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有著重要地位,擁有眾多的貿易伙伴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完全有能力通過調整貿易策略,降低美國制裁帶來的沖擊。美國若執意為之,不僅無法切斷中俄石油貿易,還可能引發中美之間新一輪的貿易對抗,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反噬,其國內企業也將面臨成本上升、市場份額減少等問題。
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即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而美國財長此時拋出將中國采購俄伊石油納入談判議題的言論,無疑給此次談判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美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在談判中獲取更多籌碼,迫使中國在經貿和能源政策上做出讓步。
美國會大廈(資料圖)
但中方顯然不會輕易接受美國的無理要求。在之前的中美經貿磋商中,中方始終強調要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對話溝通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中方在貿易談判中堅守原則底線,不會允許美國將地緣政治問題強行裹挾進貿易談判,破壞公平公正的談判環境。
未來50天內,俄烏局勢的走向、中美談判的結果以及美國是否會真的實施制裁,都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和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保持戰略定力,不會因外部壓力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政策和立場。美國若想通過極限施壓達到其目的,恐怕最終只會失望而歸,而全球能源市場和國際貿易格局也將在這場博弈中繼續面臨新的挑戰與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