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檔升級的拉面品牌連鎖店。牛玉嬌 攝 盛夏,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驕陽似火,穿梭于大街小巷,人們最愛尋的家常味里,總少不了拉面。在民和,有兩碗面很受歡迎,一碗是拉面,一碗是臊子面。
7月18日,記者走進位于縣城中心的四千年喇家拉面店,一股濃郁的牛肉湯味撲面而來,點餐的顧客排起長龍,拉面師傅技藝嫻熟,揉面、拉抻、煮面一氣呵成。一碗碗面,如同店名所寓,承載著文明傳承與生活的溫度。
忙碌間隙,四千年喇家拉面店負責人馬超帶領記者參觀。店里壁櫥中擺放著很多陶盆,馬超說:“受喇家遺址出土‘世界第一碗面’的啟發,2012年,我父親將拉面店改名為‘四千年喇家拉面’,希望通過融合拉面技藝與本地文化,提升品牌內涵。”
品牌重塑帶來了顯著變化。馬超表示,品牌使拉面店的溢價提高了40%,日營業額增至1.2萬元左右,高峰期甚至達3萬元。如今,這個擁有響亮店名的拉面店已擁有107家連鎖店,是民和本土最大的拉面企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馬超介紹,在民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就業服務局的支持下,公司于2021年在河湟新區投資500萬元建設拉面原料生產、湯料制作工廠,今年3月順利投產,已開始為民和“兩碗面”及省外拉面店供應原料,填補了本地產業鏈空白。而馬超本人最近也在積極籌備成立民和拉面行業協會,并利用業余時間開展人才培訓。
他信心滿滿地說:“有品牌、有文化背書、有人才,民和拉面未來可期。”
無獨有偶,民和伊品臊子面負責人馬乙卜拉同樣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著原址、老員工和傳統風味。
臊子面是民和傳統美食,臊子制作極為考究,需用本地新鮮的牛肉、豆腐、胡蘿卜、蔥,按特定配比和時間精心熬制。
憑借對手工技藝的堅持,馬乙卜拉的臊子面廣受歡迎、家喻戶曉,曾開設7家連鎖店。他還將傳統工藝標準化,提升了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他說:“近幾年政府重視臊子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的任務就是專心做面,做好手藝傳承。”
拉面與臊子面雖然湯汁風味迥異,但制面技法同源,都印刻著民和人勤勞致富的足跡。
民和“兩碗面”品牌逐漸出現在各類活動現場。牛玉嬌 攝 據統計,民和縣有境內外“兩碗面”門店5467家,從業人員達2.475萬人,向外輸出從業人員25人,是民和縣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2025年,民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優化升級拉面品牌以來,通過強化駐外拉面經濟服務工作站功能,開展培訓150人次,協調發放金融貸款2815萬元,在持續推進“四千年喇家拉面”“伊品臊子面”連鎖發展的同時,又培育了少東家牛肉面連鎖經營模式,新增連鎖店32家。
通過一系列努力,今年民和縣新增“兩碗面”門店1162家,還評選出“兩碗面”示范店10家、“三店合一”樣本店10家、體驗店5家、文旅商融合精品店2家,品牌效應不斷凸顯。
走進民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兩碗面”工作專班辦公室,一張顯示各鄉鎮新增門店的“作戰圖”引人注目,圖中的數據逐月增加。這兩碗承載鄉情的傳統面食,經創新賦能,正引領無數民和人走向富裕。
民和縣就業服務局局長馬玉明說:“通過發揮品牌效能、擴大產業規模、推動店面提檔升級,相信這兩碗‘幸福面’一定能進一步提升群眾收入,成為民和的‘振興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