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敘語》——敘事藝術科普展
人生總有潮起潮落,在那些起伏之間,你是否也曾渴望被聽見?近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600號畫廊《夏日敘語》——敘事藝術科普展開展。本次展覽展示了動人的傾訴與真實的故事,心理敘事與藝術創作相交織,為觀眾創造出一個可以安心感受、傾聽與回應的場域。
作品《我們都需要一個“樹洞”》
《我們都需要一個“樹洞”》系列作品以獨特的視角,探討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秘需求——一個“樹洞”。它既是童年好奇心的探險入口,也是成年后安放不可言說之秘密的庇護所。作者巧妙地化身為一只蝸牛,其沉重的殼象征了外界可見的“房子”與負擔,而那個看不見卻至關重要的“樹洞”,則成為守護脆弱內心的真正盔甲,揭示了靈魂深處對安全空間永恒的渴望——即使背負著整個世界,我們依然需要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寂靜的角落來存放真實的自我。
作品《聽 說》
這幅《聽 說》表達了聽與說不是對立面,而是一種連接。當你所說的被他人聽到的時候,人與人的連接才真正建立了。《聽 說》通過紙電話與老式電話的串聯,構建“聽”與“說”的對話閉環。不同的材質與形態象征個體的獨特性,在語言的傳遞中建立連接。作品以質樸的媒介,探討對話作為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連接方式的可能性與重要性。
作品《小手》
《小手》系列作品中,冬夜、懸崖、晃動的木馬,每個場景都是心靈困境的隱喻劇場。它們象征著每個人心底未被歲月完全淡化的部分——脆弱、敏感、迷茫、不安,卻又渴望被溫柔注視。畫中影子與小手的存在既是外界的投射,也是內在力量的延展,最終在與觀者的對視中,完成對生命褶皺的溫柔撫慰與重構。
《潮汐編年史》
現場還用《潮汐編年史》串聯起畫廊過往的展覽,以一種輕盈的方式回顧過去,展示畫廊在心理健康和藝術領域的探索足跡。主辦方表示,藝術的力量能夠穿透表象,觸及人心。希望600號畫廊不僅是一條呈現藝術作品的走廊,更是一座心靈短暫停泊的島嶼。每一次展覽都像是一次訴說,讓人們一起用傾聽和共情構筑起這座安全島。
記者:吳會雄
編輯:寧平英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