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那些浸潤著濃濃“人間煙火氣”的絕美詩詞。
古人筆下的生活點滴,柴米油鹽,鄰里笑語,童趣盎然,那份真實與溫暖,穿越千年依然能撫慰我們的心靈。
《鵲橋仙·其二 己酉山行書所見》
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fēng)露。
辛棄疾這首詞,就像是宋代鄉(xiāng)村生活的紀(jì)錄片。
上半部分寫自己山居的閑適,在松崗避暑,到茅檐避雨,來來回回好幾回。喝醉了扶著怪石看飛泉,回過神才發(fā)現(xiàn),這竟是上次酒醒的地方。
上闋帶點醉意和自嘲,下闕是鄉(xiāng)村幸福圖景。
東邊人家娶媳婦,西邊人家嫁女兒,門前燈火通明,滿是歡聲笑語。田里的稻子釀成了千里稻香,原來是夜夜的風(fēng)和露滋養(yǎng)出來的。
全詞滿是鄉(xiāng)村日常的瑣碎與熱鬧,婚嫁的喜慶、稻田的芬芳,都是最真實的生活味道。
《南池》
小男供餌婦搓絲,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兩竿魚正食,一家歡笑在南池。
小兒子在準(zhǔn)備魚餌,妻子在搓釣魚絲線,丈夫呢?正高興地倒著酒,酒都從酒器里溢出來了,連頭巾都戴歪了。太陽升起老高了,正是魚兒上鉤的好時候,一家人在南池邊釣魚,充滿了歡聲笑語。
詩人用白描手法,抓了供餌、搓絲、倒酒三個動作,沒有華麗詞藻,卻讓人仿佛看到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畫面。
最后一句“一家歡笑”點睛——再窮的日子,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閑居初夏午睡起》
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白天變長,午睡醒來沒什么思緒,就閑著看孩子們捉柳花。詩里全是初夏午后的慵懶閑適,孩子們捉柳花的天真爛漫,讓人感受到平凡日子里的愜意與美好。
這種閑適、慵懶、充滿童趣的夏日午后,是多少人向往的慢生活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棗花簌簌地落在衣服和頭巾上。村子里,到處都響著繅絲的聲音。穿著粗麻衣服的老農(nóng)在古老柳樹下叫賣著新鮮的黃瓜。酒喝多了走不動路,口渴想喝茶,于是試著敲敲路邊一戶農(nóng)家院的門,問問能不能討碗水喝。
蘇軾被貶時寫的詞,詩里全是鄉(xiāng)村的生活場景,棗花、繅絲車、賣黃瓜的人,還有向農(nóng)家討茶喝的細(xì)節(jié),充滿了煙火氣,讓人感覺親切又真實。
【5】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早春二月,草兒瘋長,黃鶯歡飛。堤岸邊的楊柳枝條輕拂,仿佛陶醉在朦朧如煙的春色里。村里的孩子們放學(xué)回來得早,趕緊趁著和煦的東風(fēng),開心地把風(fēng)箏放上藍天。
這首簡直就是春天的代言!草長鶯飛、楊柳拂堤,畫面感極強。最打動人的是孩子們放學(xué)后爭分奪秒放風(fēng)箏的場景。
那份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童趣,是春天里最鮮活、最動人的“煙火氣”,讓人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
【6】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湖光山色最美的地方就是陸游的家,槐樹柳樹的樹蔭里,鄉(xiāng)間小路蜿蜒伸展。水滿的時候能看見白鷺往下飛,草長得茂密的地方,到處都能聽到青蛙的叫聲。
陸游寫的是自己隱居的閑適。山好水好樹蔭濃,這是環(huán)境美。但最顯生機和煙火氣的是白鷺時不時飛落,青蛙在草叢里開“演唱會”,讓靜謐的山居生活充滿了盎然的野趣。
【7】
《社日》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鵝湖山下,莊稼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豬圈雞窩的門都半開著。太陽西斜,桑樹柘樹的影子被拉得老長,熱鬧的春社祭祀活動結(jié)束了。只見家家戶戶都有人喝得醉醺醺的,被家人攙扶著高高興興地回家。
這首詩捕捉了古代鄉(xiāng)村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社日,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的節(jié)日。
而詩人沒有直接寫祭祀多熱鬧,而是通過“半掩扉”暗示村民都參加活動了。最后醉和扶字把村民們祭祀后的滿足、豐收的喜悅、節(jié)日的狂歡淳樸的鄰里情誼,全都表現(xiàn)出來了,都是鄉(xiāng)村節(jié)日里最真實的煙火氣,充滿了生活的熱情。
【8】
《宿漁家》
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漁家?guī)状硕荚诤_吷睿锰J花蓋了兩三間屋子。夜晚在燈前,一家人笑著說白天歸來的事,明亮的月光跟著船把他們送回家。
這首詩寫出了漁家生活的簡單和溫馨,一家人在燈下談笑的畫面,月光送船這個想象既美麗又溫暖,道出了水上人家與自然的親近和對平安歸家的感恩。
【9】
《淮上漁者》
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fēng)。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這首詩描繪了典型的“水上人家”生活。家就是船,船就是家,隨風(fēng)漂泊。
最溫馨感人的是后兩句:老漁翁剛釣到魚,兒孫們立刻在荻花叢中生火準(zhǔn)備做飯。一個“吹火”的動作,把全家共享勞動成果、其樂融融準(zhǔn)備晚餐的溫暖場景生動呈現(xiàn),充滿了質(zhì)樸的親情和生活的希望。
下次當(dāng)你覺得生活平淡時,不妨讀讀這些詩,你會發(fā)現(xiàn),那裊裊炊煙、朗朗笑聲、忙碌身影、自然聲響...
這些最平凡的“人間煙火”,恰恰是生命中最溫暖、最治愈、也最值得珍惜的詩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