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當下,家用轎車似乎越來越被定義為“夠用就好”的產物——空間大、配置高、價格卷,是多數品牌對這一細分市場的應對方式。很少有人能夠將“高級駕駛體驗”、“底盤操控質感”這樣的關鍵詞產生關聯。因為在傳統認知中,家轎的使命往往是平衡,而不是突破。
近日,吉利汽車德國研發中心首次對外解密,“全球家轎新標桿”吉利銀河A7也正式公開了其“好開”背后的底盤調校“黑科技”。與行業普遍奉行的“夠用就行”不同,吉利銀河A7反其道而行,將原本只在高端車型上才會配備的先進技術,大張旗鼓地應用到一款家轎上。
早在預售發布會上,吉利銀河A7就已憑借智能化、電混系統、安全配置和空間表現贏得廣泛關注。而在正式上市之前,吉利選擇提前公開這款車在德國研發中心的底盤調校全過程,不僅進一步釋放了產品的技術價值,也展現出品牌在用戶體驗細節上的極致追求。
家轎,從不等于妥協。吉利銀河A7也正通過一套全新的產品價值體系,重新定義家用轎車“好開”的標準。
家轎,不該被“將就”定義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家用車是“用來開的”,而不是“用來開的爽”的。在“夠用”、“便宜”、“省心”的邏輯主導下,行業對這一級別車型的底盤調校標準,往往趨于保守。但銀河A7顯然沒有打算接受這種“低期待”。
它的調校目標是清晰的:操控性、穩定性、舒適性三者兼得。從實際表現看,吉利銀河A7麋鹿測試成績達到80.2km/h,遠超同級平均水平,并獲得中汽中心的駕控性能驗證證書。這意味著,它不是“只是能拐彎”,而是在極限狀態下,依舊能保持穩定車身姿態。
技術背后,是吉利對于用戶駕乘體驗本質的深度理解。例如“起伏不暈車”背后的“心跳擬合技術”,通過控制車身垂向頻率貼近人體自然節律,避免因頻率沖突產生的暈動癥;“剎車不點頭”則依靠優化懸掛結構、擴大襯套直徑,并結合舒適制動系統2.0,將急剎時的G值削平。這些細節技術本身不難講清,但真正的門檻是如何將其“調在一起”,并形成系統性的用戶感知。
而在這種系統調校能力的背后,正是吉利在研發體系上的長期投入。
吉利德國研發中心是體系能力的“試金石”
如果說吉利敢把黑科技下放到吉利銀河A7,是一種技術自信,那這份自信從何而來?答案要從德國法蘭克福的這座基地說起。
據了解這是吉利首個海外試驗開發中心,主要基于路特斯的工程團隊搭建,核心任務就是解決車輛性能優化與底盤動態調校問題。團隊中集結了來自23個國家、超150名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工程師,累計參與過300余款車型的開發。這些人,熟悉的是大眾、寶馬、奧迪的動態標定標準,也熟悉紐博格林賽道的“動態試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德國中心并不僅僅是一處物理測試場地,更是一個“數字-實車雙循環驗證體系”的核心節點。它依托全域AI模型搭建了全球200多種細分路況的虛擬數據庫,再借助真實試驗場(包括距法蘭克福僅百公里的紐北)進行實車對標。這種“虛擬環境做假設、實際場地驗答案”的模式,不僅加速了開發效率,更形成了可復制的動態標定閉環。
在這樣一個體系中,吉利銀河A7不是“被實驗”的個例,而是“被驗證”的成果。它的底盤質感,源自系統工程,而非一時“靈感”。而這也正是很多傳統合資家轎逐漸拉開差距的原因:它們仍依賴于“經驗工程師”的手感,而吉利已經走上了“數據+算法+工程”的并行路徑。
工程調校,如何變成人的感知?
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是,汽車工程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數據堆積,它最終服務的是“人的感受”。也就是說,再漂亮的圖紙、再極致的結構優化,如果不能在體驗層面轉化為“安穩”、“輕松”、“有信心”,那就無法構成真正的產品力。
在吉利銀河A7上,可以明顯感知到“以人為中心”的調校哲學。例如,在制動系統方面,其采用One-box制動結構,響應速度小于150ms,優于大眾普遍采用的Two-box方案。同時在剎車、油門信號路徑上加入雙路對比校準,避免誤操作。這種細節打磨,并不會寫在宣傳冊的顯眼處,卻實實在在提升了容錯率和安全性。
再比如,在NVH與濾震表現方面,銀河A7針對30-50Hz最敏感高頻震動的抑制效果達到0.135,優于同級頭部車型近七成。而在實際試駕中,這種表現體現為“過坎不生硬”“粗糙路面不煩心”,讓駕駛者產生“車在控、心不累”的感知。
所以吉利不只是在造一臺更聰明的家轎,更是在嘗試用技術語言精準解釋用戶的“情緒感受”。這背后,是對整車舒適性認知的躍遷,也是對工程語言與體驗語言之間“翻譯能力”的體現。這種“技術人感化”的過程,正是吉利體系成熟的底氣,也是銀河A7在家轎領域破局的關鍵。
結語:今天的家轎市場,已不再只是一個低端用戶的“性價比舞臺”。它開始變成驗證車企體系能力的第一線陣地。在新能源變革、智能化浪潮、全球架構競爭的三重夾擊下,能否讓一輛家轎開出豪華車質感,既是底盤技術的考題,更是品牌哲學的表達。
我們常說“技術平權”,但真正實現技術平權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體系化技術能力去支撐這種“下放”,而不是通過簡配、共平臺、共享件來“勉強做到”。吉利銀河A7的底盤系統,恰恰是吉利在全球技術架構、調校團隊與成本控制三者之間形成協同效能的產物。
歸根結底,吉利銀河A7并沒有把“家轎”視作一種限制,反而將其作為一塊釋放體系能力的“試金石”。它不是靠某一個技術點打動人,而是靠一整套研發機制、調校哲學、用戶感知工程,打磨出一套新的標準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