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7月24日電 (記者 閻夢婕)7月24日,記者從寧夏召開的“2025年寧夏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人才對接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寧夏先后實施了一流學科建設、本科教育質量提升、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卓越研究生培養“四大工程”,全力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目前,全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19.8萬人,高校碩博士學位授權點達到137個,化學、工程學等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R&D經費投入保持10%以上的增速,為科技強區、人才強區建設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李學斌表示,寧夏聚焦精準服務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以課程改革“小切口”帶動解決人才培養模式“大問題”,引導高校主動緊盯學科專業發展前沿和產業需求,加強核心課程、核心教材、核心師資隊伍建設,加快調整優化課程內容和人才培養方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各高校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進行了大幅調整,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契合度明顯增強。
據了解,近年來,寧夏堅持圍繞自治區主導產業調整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了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態學等碩博士學位點45個,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生物醫藥數據科學、智能建造等新興本科專業42個,停招、淘汰了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下一步,將不斷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限制和引導3個清單定期發布機制,力爭今年年底全區本科高校專業調整率達到20%以上。
此外,寧夏引導高校開展有組織的科技攻關,高校建有40%以上的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全區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了40%以上的自治區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有力支撐了區域整體創新能力提升。積極搭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新平臺,建成了全國首個以省區命名的高等研究,推動41所高水平高校與143家“鏈主”企業開展合作,實施校企聯合研發項目246項,首屆招錄碩博士研究生233人,今年計劃招收碩博士278人。支持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建成5個市域產教聯合體、17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0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40個自治區級產業學院、41個農業科技小院,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
目前,依托優勢學科專業、科技平臺,寧夏高校吸引聚集博士學位高層次人才占到全區博士學位人才總量的75%以上,在現代煤化工、能源與新材料、機械裝備、生物育種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下一步,自治區教育廳將進一步引導和支持高校完善高層次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深化人才評價改革,建立高校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長周期高強度穩定支持機制,引導高校高層次人才主動與行業部門、企業產業精準對接,主動承擔急難險重科研任務,持續產出關鍵性、原創性科技創新成果,更好服務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李學斌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