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的世界里,有一味藥材來自遙遠的異域,歷經千年歲月,憑借獨特的功效在中醫藥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它就是兒茶。這味藥材不僅名字充滿童趣,其來源、功效與應用更是充滿神秘色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兒茶的面紗。
從異域到中原:兒茶不是茶
兒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茶葉,而是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也被稱為 “孩兒茶”“黑兒茶”。它原產于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當地的傳統醫學中,兒茶就已被用于治療多種疾病 。
早在唐代,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兒茶作為珍貴的藥材和商品傳入我國。當時,它以其獨特的形態和神奇的療效,迅速引起了中醫們的關注。由于其顏色黑褐如孩童的膚色,質地堅硬又帶著一絲溫潤,故而得名“孩兒茶”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茶逐漸融入中醫藥體系,成為了中醫臨床常用的藥材之一。
復雜工藝鑄就獨特藥材
兒茶的制作過程頗為復雜,這也賦予了它獨特的性質。當兒茶的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人們會選取其健壯的枝、干,剝去外皮后切成小段,放入大鍋中加水煎煮。經過數小時的熬煮,汁液變得濃稠,再將其倒入模具中濃縮、干燥,最終形成黑褐色或棕褐色的塊狀物,表面光滑而有光澤,質地堅硬。優質的兒茶斷面有細孔,遇潮有黏性,氣味微,味澀、苦,略回甜。
兒茶功效介紹
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性味:
苦,澀,微寒。
歸經:
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化痰、止血生肌、收濕斂瘡、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
內服多入丸、散,每次用量為 1 - 3g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用;不宜與鐵器接觸,因為其成分可能會與鐵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
在活血止痛方面,兒茶常用于治療跌撲傷痛。古代行軍打仗時,士兵受傷后,軍醫會將兒茶與其他活血藥材配伍,制成藥膏或藥劑,幫助受傷士兵緩解疼痛、促進恢復 。
止血生肌是兒茶的另一大功效。對于外傷出血、吐血衄血等癥狀,兒茶有著良好的療效
此外,兒茶還具有收濕斂瘡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濕疹、濕瘡等皮膚疾病。其寒性能夠清熱燥濕,而收斂之性則有助于緩解皮膚滲出、瘙癢等癥狀 。在清肺化痰上,兒茶也能發揮作用,常與其他止咳化痰藥配伍,用于治療肺熱咳嗽 。
代表方劑
七厘散(《良方集腋》)
組成
兒茶、乳香、沒藥、紅花、血竭、朱砂、冰片、麝香。
功效
活血散瘀,止痛止血。
應用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出血不止,亦可用于外傷出血。
配伍特點
兒茶與血竭、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藥合用,增強散瘀止痛、生肌止血之效,適用于傷科血瘀重癥。
止血散(經驗方)
組成
兒茶、龍骨、血竭、象皮。
功效
止血生肌。
應用
用于外傷出血、刀傷、金瘡,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
配伍要點
兒茶收斂止血,龍骨、象皮收濕斂瘡,血竭活血散瘀,諸藥合用,止血而不留瘀,促進傷口愈合。
現代研究下的新應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兒茶的藥用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挖掘。研究發現,兒茶中含有的兒茶素、表兒茶素等成分,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抗炎、抗菌作用 。
在口腔疾病治療方面,兒茶展現出了良好的效果。其抗菌成分能夠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有效預防和治療口腔潰瘍、牙周炎等疾病。如今,一些牙膏、漱口水等口腔護理產品中,就添加了兒茶提取物,幫助人們維護口腔健康 。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兒茶素被發現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潛在價值 。此外,兒茶的抗氧化特性還使其在美容護膚領域嶄露頭角,被應用于護膚品中,幫助抵抗皮膚衰老 。
作者:東莞市人民醫院 羅悅瑗
審稿專家:東莞市人民醫院 陳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