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位群眾走進廈門市集美區綜治中心,其因辦理退休金申領,急需某公司出具2014年一個月的勞動關系證明,可十年間公司兩次變更主體,員工換了幾代,僅憑一張社保記錄根本無法說服企業。更棘手的是,當事人此前因情緒激動與公司產生摩擦,雙方早已心生芥蒂。
“公司有顧慮,群眾有難處,就得找個雙方都能踩穩的臺階。”集美區綜治中心誠毅金牌調解室調解員黃進勤沒有急著擺法條,而是先給當事人泡上熱茶,聽她細數奔波數月的委屈,轉頭又跟公司代表算“情理賬”,“咱們多一份證明,群眾就少跑十趟路,養老金可是她后半輩子的依靠啊。”
幾番溝通后,黃進勤提出“三重保障”方案:簽訂調解協議明確權責,讓當事人寫下承諾書限定證明用途,再由他全程見證文件簽署與交接。這套“組合拳”既消除了企業對法律風險的擔憂,又圓了當事人的期盼。
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群眾送來錦旗
從退休前扎根基層的政法干警,到退休后鄰里間的“和事佬”,黃進勤與調解工作的緣分早已刻入日常。“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份信念讓他常年放棄節假日,把辦公室“搬”到群眾身邊——田間地頭的矛盾、街頭巷尾的摩擦,只要有人需要,他總能第一時間出現。憑借公道正派的作風和化解“疑難雜癥”的能力,他不僅攢下了滿滿一抽屜榮譽證書,更攢下了群眾的口碑,成了遠近聞名的“金牌調解員”。
今年4月,黃進勤被重新聘任為人民調解員進駐集美區綜治中心誠毅金牌調解室,一本寫滿預約記錄的日歷、一杯為當事人泡好的熱茶、一句“慢慢說,我聽著”,成了他工作的標配。無論當事人情緒激動還是沉默寡言,他始終以耐心焐熱僵局,用細心拆解癥結,常常為了一句承諾、一份訴求,犧牲休息時間反復溝通,辦公室里那句“娓娓道來”的聲音,成了化解矛盾的“主旋律”。
憑著一股子“老黃牛”般的韌勁,黃進勤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成功調解各類糾紛36起,現場調解成功率達87.8%,收到3面群眾送來的錦旗,也成為群眾口中的“定心丸”。
有人說調解是“磨嘴皮子”的活兒,黃進勤卻把這活兒干成了“技術活”。他懂法律,卻不機械套用法條,總能在法理與情理間找到平衡點;他有經驗,卻不墨守成規,面對僵局總能想出“破題”妙招。他善傾聽,卻不偏聽偏信,總能在眾說紛紜中梳理出關鍵矛盾。
“調解不是‘和稀泥’,是要讓雙方都舒心。”黃進勤的話樸素卻有力。如今,這位“調解老兵”仍堅守在崗位上,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話語化解心結,在家長里短的瑣事中守護著社會的和諧溫度,讓“老黃牛”的精神在調解一線持續發光發熱。(文/圖 集美區司法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