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期貨與現貨價格近日持續攀升,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主連合約今日收盤報76680元/噸,單日上漲7300元/噸,漲幅達7.21%,刷新階段高位。
自6月23日觸底反彈以來,該合約累計漲幅已超20%,現貨市場同步跟漲,上海鋼聯數據顯示,7月24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早盤價格為7.015萬元/噸,相較于6月23日價格已上漲了17%。
消息面上,7月14日,宜春市自然資源局下發通知,要求當地8家涉鋰礦山企業編制儲量核實報告,并在9月30日前完成報告編制,因這些礦權存在“規避審批權限、越權辦理手續”等問題。這也表明,監管部門正在加快治理鋰資源違規開發現象。
7月17日,因違規開采問題,藏格礦業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鋰業有限公司(簡稱“藏格鋰業”)已被責令停產、整改。資料顯示,上述核心問題在于:其依托的察爾汗鹽湖鉀鎂礦采礦權(西藏礦業全資子公司藏格鉀肥持有)僅登記鉀鹽開采,未包含鋰資源開采許可。
7月21日晚,江特電機發布公告披露,其全資子公司宜春銀鋰擬于7月25日啟動停產檢修,涉及全部鋰鹽生產線,預計檢修時長約26天。這一系列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碳酸鋰供給收縮的預期。
另外,如果將此次碳酸鋰價格反彈,簡單歸因于減產消息刺激是片面的,實際上,這也與國內新能源產業鏈“反內卷”政策引導密切相關。
今年5月,動力電池應用分會就曾牽頭,組織召開“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加快閑置產能出清”閉門會,動力電池及產業鏈各環節的十余家頭部主流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并就防治“內卷式”競爭,推動產業健康發展達成多項共識。
整體看,政策層面推動的“反內卷”行動,從終端汽車行業向上游傳導,旨在終止一味價格戰的無序競爭。同時,產業鏈企業自主減產、控產,共同使碳酸鋰“競爭壓價”局面初步得到遏制。
資本市場上,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龍頭股今日漲停。根據中報預告,天齊鋰業則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萬元至1.5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52億元;贛鋒鋰業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億元至5.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6億元,虧損幅度有所收窄。
對于價格能否持續上漲,長期來看,市場仍存分歧。瑞達期貨分析稱,目前下游仍以剛需消費為主,多數企業對高價鋰的接受度較低,現貨市場成交較為清淡。庫存方面,由于需求端仍較為疲軟,雖然供給預期有所改善,但實際產業庫存仍處高位并小幅累庫。
紫金天風期貨指出,盡管礦價隨鋰鹽上漲推升外購成本支撐,但南美鹽湖與非洲礦山新增產能將在下半年釋放,長期供應過剩格局未改。
對于基本面,有業內人士認為,預計2025年供需缺口縮小,2026年達到實質上的供需平衡,隨后進入緊平衡和短缺狀態。
(經濟觀察網 劉曉/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