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7月24日
預計閱讀
3分鐘
晚安栗子
以傭金為主要收入的拍賣行,持續調整傭金比率擴大招商。市場低谷中的自救,不斷催生新的模式。
·重要“宋元佛畫”將展出
·拍賣行推“早鳥傭金”
·教科書級藏品亮相東錢湖
·被摧毀的女攝影師大展
·“寶藏藝術家”懷利個展
·“電影地圖”數據庫開放
·大都會接待量創新高
·雷蒙德·桑德斯逝世
重要“宋元佛畫”將展出
9月20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重磅推出“宋元佛畫——東渡日本的諸佛”特展。展覽圍繞“宋元文化與日本”“大陸求法——祖師之姿,法脈相承”“宋代佛畫的諸相——宮廷與地域社會”“牧溪畫禪林”“高麗佛畫與宋元時代”“佛畫的周緣——道教與摩尼教的相遇”“日本美術與宋元佛畫”展開,從不同角度詮釋宋元佛畫的魅力。
此次共展出170件/組宋元佛畫文物及相關作品,部分作品分前后期展出。這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宋元佛畫特展,展示現存于日本的珍貴的宋元佛畫全貌,眾多鮮少露面的國寶級與重要文化財書畫都在展出之列。
拍賣行推“早鳥傭金”
7月23日,富藝斯拍賣行宣布自2025年9月起推出業內首創的買家傭金費率制度。除了調整全球拍賣的標準買家傭金費率,同時推出“預先競投”買家傭金費率,提前參與競投的買家可以享受較低傭金。
“預先競投”僅通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競投生效,須在拍賣開始前至少48小時提交,且出價金額不得低于拍品低估價,一旦提交后不可撤回。通過“預先競投”成功競拍的買家,只要符合條款,拍品最終落槌價即可享受大幅降低的買家傭金費率。
教科書級藏品亮相東錢湖
2025年7月20日至2026年9月6日,“高山鳴泉:華茂典藏三十五周年油畫與雕塑精品展”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展出。作為建館迄今最重磅典藏展覽,展覽以華茂集團35年的藝術收藏歷程為線索,集中呈現百余件館藏精品。此次展覽既是對華茂收藏之路的深情回望,也是華茂踐行“建館旨在育人”理念之舉,進一步深化博物館“社會美育課堂”的核心使命。
這是一次橫跨七個世紀、穿越中西美術史的藝術巡禮。西方古典大師的經典之作輝映著永恒的審美高度,中國百年油畫里的民族氣韻流淌著時代的深沉脈搏,近現代與當代藝術則在不斷突破與重塑中,展現出個體精神的覺醒與多元文化的激蕩,構建出一個愈發開放、豐富與鮮活的藝術世界。
在展覽計劃誕生初期,策展團隊便依托精選出的典藏作品構想了多元展廳,通過AI動畫、投影技術、場景搭建等方式,力圖打破傳統的展覽空間,努力打造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期待以全新的美育實踐重構觀眾的具身性體驗。通過技術賦能,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美的感知者和創造者。通過視覺、聽覺乃至觸覺的全方位感知,深度了解作品內核,開啟一段探索藝術與美的探索之旅。
被摧毀的女攝影師大展
即日起至10月13日,柏林美術館推出德國攝影師瑪塔·阿斯特法爾克-維茨大型個展“演繹自我”,集中呈現這位魏瑪共和國時期女性攝影先驅的140余件作品。她的檔案在二戰期間柏林遭轟炸時部分被摧毀,幸存下來且最近已被修復的是夢幻般的、超現實的圖片,這些作品預示了將在1970年代成為主流的藝術創作模式。
藝術家同時擔任攝影師、導演和模特三重角色,以幽默視角觀察魏瑪共和國的性別角色。通過面具、戲劇化姿勢和怪誕元素,將私人生活與社會政治議題相結合,開創了獨特的視覺風格。
· 5 ·
“寶藏藝術家”懷利個展
羅斯·懷利是一位被藝術史重新發掘的“寶藏藝術家”,她的作品古怪且清奇,透露出對世界的獨特思考。近日,其個展“閃爍與漂浮”在瑞士保羅·克利中心舉辦,展覽持續至10月5日。
懷利雖然以圖片為創作藍本,但往往都是憑記憶作畫,使得作品充滿了想象的空間,而與原本的參考圖片大相徑庭。她將具象表現提煉至最純粹的形式,畫面充滿表現力、直接性及顛覆性幽默,展現出她對流行文化、電影、藝術史及個人經歷的深刻思考。她的藝術語言刻意保持簡潔,呼應了“壞畫”與后波普的美學風格。
· 6 ·
“電影地圖”數據庫開放
美國紐約喬治·伊士曼博物館與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聯合宣布,全球首個電影技術百科全書“電影地圖”正式上線。這一免費開放的數字平臺(filmatlas.com)收錄了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650余種電影格式、聲音技術和色彩工藝的詳細資料,其中匯集了全球50余家電影資料館的珍貴藏品圖像,其中多數為首次公開。平臺目前包含1000余幅高清圖片和125篇專家撰寫的專題文章,用戶可通過交互功能對比不同時期的電影技術演變。
· 7 ·
大都會接待量創新高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25財年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該館兩大展區共接待觀眾超過570萬人次,較上年增長5%。這是該館連續第二年實現本地觀眾量(紐約、康涅狄格和新澤西州居民)超越2020年前水平,達到2019年的109%。5月31日,邁克爾·C·洛克菲勒翼重新開放當日,創下3.37萬人次的單日參觀紀錄,為2017年以來最高值。
· 8 ·
雷蒙德·桑德斯逝世
美國藝術家雷蒙德·桑德斯(Raymond Saunders,1934-2025)逝世,享年90歲。20世紀60年代起,桑德斯發展出一套植根于即興創作的繪畫實踐。他運用多種媒介,將日常物品、現成圖像、素描、符號標記和文字組合成星座般的構圖,在美國復雜歷史背景下融合抽象與具象。
桑德斯常運用黑色背景,令人聯想到黑板和他在1967年發表的著名文章《黑色是一種顏色》中探討的理念,他在文中主張黑人藝術家應擁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他將表現主義的筆觸、極簡主義的圖案、線條圖畫以及充滿活力的色彩片段,與從城市環境中收集的現成物、招牌和門框等物件交織在一起,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覺韻律與共鳴。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