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停止在華整車生產之后,三菱汽車再度終止發動機合資業務,這家在華深耕四十載的日系車企,徹底退出了中國汽車生產的舞臺。
22日,三菱汽車宣布,終止與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簡稱“航天三菱”)的合資合作關系,以及在該公司的發動機業務運營。三菱汽車稱,考慮到中國汽車產業迅速轉向電動化,公司對中國地區的市場環境重新評估,不得不對區域戰略進行調整,決定終止合資合作關系。
目前,沈陽航天三菱已更名為沈陽國擎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賽苜科技接替三菱汽車的席位,持有沈陽航天三菱49%的股權。至此,三菱汽車已退出在華所有合資企業。
圖源:廣汽三菱官網
三菱汽車于上世紀70年代啟動中國業務,并通過發動機等汽車零部件業務打開中國汽車本土化進程,主要通過沈陽航天三菱、東安三菱兩家合資發動機制造公司率先向國內車企供應發動機,一度占據國產車型30%的發動機份額。但隨著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轉型,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業務開始式微。
2012年,廣汽集團、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成立廣汽三菱,涉足整車業務,三方分別占50%、30%和20%股權,合作年限30年。2018年,廣汽三菱整年銷量達到頂峰的14.4萬輛,其中主銷車型歐藍德當年銷量高達10.56萬輛,在整體銷量中占比高達七成。此后,廣汽三菱銷量持續下滑,2019-2022年分別為13.3萬輛、7.5萬輛、6.6萬輛、3.36萬輛。
2023年10月24日,三菱汽車宣布,推進廣汽三菱汽車中國業務的結構性改革。三菱品牌汽車在中國的本地生產將終止。廣汽集團同日發布公告稱,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則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
從行業來看,三菱汽車面臨的在華困局,也是日系車企在華競爭的縮影。在三菱汽車之前,日本鈴木汽車已退出中國市場,轉戰印度等其他區域市場。而仍堅持在華生產經營的日系車企面臨形勢同樣嚴峻。2024年,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日系車企在華銷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斯巴魯銷量“腰斬”,僅約3600輛。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1萬輛,同比增長5%,其中日系主流合資品牌零售份額為12%,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近年來隨著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壯大,弱勢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除了三菱汽車,曾推動Jeep國產化落地的廣汽菲克也已宣布破產。
來源:中國經濟網微信綜合廣汽三菱官網、每日經濟新聞、界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