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渠縣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靜音版”離婚糾紛
案件回顧
在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均為啞人,溝融障礙成了最大的難題。此外,女方及其母親專程從外地乘飛機趕回渠縣,行程緊張,繼續處理完返回外省工作。若按常規流程聘請專業手語翻譯,時間上恐難滿足當事人需求。
為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承辦法官在了解雙方當事人曾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會識字打字,能通過手機進行基本的溝通交流后,用一場無聲但高效的“指尖法庭”,以兩小時的“打字”解了十年的心事。
|“向某,蘇某要求與你離婚,你是否同意離婚?”
|“你們是哪一年登記結婚?”
|“你們婚后有無生育子女?”
一串串的文字在手機屏幕閃過,法官通過微信群發問,耐心調查清楚案件的基本事實,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也在微信群聊中充分交流了意見。僅花費兩個小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原、被告雙方成功領取了民事調解書及離婚證明書,這場跨越聲音障礙的調解順利完成。
|“兩個娃兒平時都不在一起生活,女方長年在外地,這么多年,這個婚姻過得并不幸福,感謝法院今天終于把這個“老大難”的問題解決好了”,其雙方父母均對法院便捷、高效的便民辦案流程效率一致稱贊。
于無聲處聽驚雷,司法溫度“鍵”溫情
婚姻糾紛,看似小,羈絆其中,心情煩,渠縣法院的法官“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堅持將“如我在訴”的理念貫徹到每一件這樣的民生“小”案中,面對特殊群體的特殊困難時,不局于常規,主動探索合法合理、靈活高效的解決方案。司法為民,不在口號,而在于解決每一個“具體的人”的“具體難題”時,那份設身處地的智慧和高效務實的行動,正是這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才換來我們和諧有序的大環境。
擬稿:張榮新
編輯:楊楠茜
審核:陳潔
審定:劉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