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度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生機,7月上旬,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外語學院紫辰星青年志愿服務突擊隊赴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開展了一場立體生動的龍珠燈非遺文化深度學習之旅。隊員們通過親手制作、沉浸式習練燈舞鑼鼓、深度對話傳承人,全方位感受龍珠燈這一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展現了當代青年學子傳承文化薪火的責任擔當。肖送香、蔡靖維、丘家祥三位老師帶隊參加。
巧手扎燈藝,匠心初體驗
在充滿古韻的百侯鎮,隊員們懷著虔誠之心步入龍珠燈制作工坊。在非遺傳承人肖曉雄先生手把手指導下,他們從選竹、破篾開始,學習扎制骨架的核心技藝。薄如蟬翼的彩紙精準裱糊,繁復吉祥的圖案巧妙點綴,一盞盞祥瑞龍珠燈在專注的手中煥發光彩。隊員們深刻體悟到“匠心”的執著與溫度。
燈舞鼓樂融,青春燃古韻
隊員學習不限于燈舞本身,更延伸至其靈魂—鏗鏘鑼鼓。在肖曉雄先生示范下,隊員們認真習練擂動鼓槌的力道與節奏、敲擊的輕重緩急。他們嘗試托舉、揮舞、穿梭,努力協調著肢體動作與音樂節奏,展現“游龍戲珠”的神韻。古老的非遺煥發出嶄新活力。
對話守燈人,深悟傳承路
為深入挖掘龍珠燈背后的文化密碼與傳承脈絡,隊員們訪談了當地資深傳承人。肖曉雄先生深情講述龍珠燈的歷史淵源、豐富寓意及其在節慶中的核心地位。他動情表示:“看到年輕人愿意學扎燈、學舞燈、學敲這鼓點鑼聲,心里就踏實。節奏是龍珠燈的心跳,希望你們多聽、多練、多傳揚,讓這盞燈和它的‘心跳’永遠響下去。”
本次百侯鎮之行,構建了“手作匠心、身習鼓韻、心悟傳承”的沉浸式實踐體系。隊員們不僅成為非遺的深度學習者,更立志成為其熱情傳播者與堅定守護者。外語學院將持續深化此類文化浸潤活動,引導青年扛起非遺文化傳承使命。
來源: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