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24日,第三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結果在津巴布韋召開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上正式宣布,杭州市成功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
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程曉東從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桑達·蒙巴博士手中接過國際濕地城市認證獎牌
“濕地是杭州的生態命脈,更是文化根脈。”杭州市林業水利局負責人說,杭州因水而興、因水而名,濕地資源豐富,擁有森林沼澤、內陸灘涂、河流水面等九大類13.43萬公頃濕地資源,占全市陸域面積的8%。
(視頻來源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
杭州為世界濕地城市建設提供了“實踐樣本”。這里擁有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建成了中國唯一一座國家級以濕地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中國濕地博物館。
西溪濕地首創“人濕共生”理念,創造性地提出“公園導向型發展”的“西溪模式”,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濕地保護范本。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在西溪濕地之前,國內外提到濕地保護,第一個想到的是少有人類生活的‘自然保護區’,而杭州創新提出‘濕地公園’概念,尋找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平衡點。” 杭州市林業水利局負責人說,如今,杭州傳統節日花朝節,已在西溪濕地恢復舉辦15年,賞紅、撲蝶、祭花神,人們徜徉濕地,盡享草木沁香、群芳吐艷。
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在濕地保護管理中也引入了智慧治理手段。去年3月,全國首個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數字化項目試點——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上線試運行,實現濕地資源動態監管、生態風險預警和修復效果評估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
“過去每個點位都要靠人工巡查,現在一個大屏就能調度全園,科技手段讓濕地保護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西溪濕地生態研究中心工程師介紹。
政策法規層面,杭州同樣走在前列。2023年施行的《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創新將一般濕地細分為市級濕地、縣級濕地和其他濕地,并對納入濕地保護范圍的121萬畝濕地給予每年20元/畝生態補償。
此外,2024年,杭州還成立了全省首個市級濕地保護協會,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利用和管理,讓濕地保護從“單打獨斗”走向“區域共治”。
“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領域規格最高、分量最重的國際榮譽。截至目前,我國共有22座城市成功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總數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9月,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即將在杭州舉行。濕地作為生物圈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是眾多動植物的棲息地和基因庫,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關鍵作用。杭州在濕地保護上的出色表現,無疑將為大會成功舉辦增添厚重砝碼。
錢塘大灣區濕地公園 市林水局供圖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楊亦淇
攝影 夏陽
通訊員 馮晴穎
編輯 肖旭
審核 張倩 陳奕
看完了新聞,
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今天的佩琦說新聞吧!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