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代表人物,比如東晉草書瀟灑妍美,以二王、謝安為代表;唐代草書恣肆狂放,以張旭、懷素為魁首;宋代草書奔放有意趣,以“宋四家”為典型;元代草書復古清健,以趙孟頫、鮮于樞、康里巎巎為代表。
學界認為,明代是草書的“集大成”時期,將晉人之韻、唐人之法、宋人之意、元人之趣融為一爐,論鼎盛程度,堪與唐代比肩。而縱觀整個明代,執草書牛耳者,當屬宋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稱他的書法為“我朝第一”,宋濂、李善長、劉伯溫、解縉等都臨摹過他的作品,祝枝山、王陽明、王鐸的狂草也都取法于他。
宋克,字仲溫,號南宮生,元泰定四年(1327年)生于吳郡長州一戶豪富之家,少年時宋克以俠客自居,喜擊劍走馬,至壯年時醉心于書畫,閉門苦練,習晉唐宋元諸家筆法,尤其是對“二王”法帖,精研極深,《明史》記載他:“杜門染翰,日費十紙,遂以善書名天下。”
宋克傳世書法不多,《急就章》雖名氣大,但與《唐宋人詩》相比則相形見絀,此作是他將章草、行草、狂草筆法融合一體而創作,筆筆有來處,匯總了上千年草法之精髓。吳寬評價:“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翮可愛”;西泠印社社長張宗祥稱贊:“用筆縱橫簡勁,故是名跡”。
《唐宋人詩卷》寫于元至正年間,為宋克中年作品,此時他筆法已然成熟,筆力正值巔峰,通篇洋洋灑灑,無絲毫敗筆,不論是草書初學者還是進階者,都可通過這部作品習得筆法、糾正粗野習氣。
此作是宋克為友人徐彥明書寫,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縱27.5厘米、橫498.7厘米,近百行、800余字,字徑大小不一,在2至6厘米之間。《唐宋人詩卷》章草用筆取法索靖,行草宗二王、趙孟頫,狂草則以張旭、康里巎巎、邊武為師。
宋克起筆多筆鋒直入,垂直觸紙后即轉中鋒,行筆險勁,提按自然,筆畫牽絲引帶,卻無纏繞雜亂,轉折處圓筆為主,較鮮于樞的厚重添份爽利。結字大小錯落、欹正急變,左右結構的字常左低右高、左輕右重,上下結構則有疏密、收放對比。墨色隨筆鋒儲墨量自然遞變,無刻意“漲墨”“破鋒”的雕琢。
此作將晉唐筆勢與個人性情結合,嚴謹工致、典雅奔放,使我們豐富草書技巧,獨絕“江湖氣”出現的絕佳范本。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