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脫鞋就被朋友調侃‘自帶生化武器’,腳趾縫癢得鉆心,撓到脫皮還停不下來……” 進入三伏天,不少人被腳氣纏上,成了社交場合的 “隱形尷尬”。其實,腳氣在醫學上稱為足癬,是夏季皮膚科的 “常客”,但只要用對方法,就能輕松擺脫困擾。
一、腳氣為何偏愛夏天?
悶熱潮濕是腳氣的 “溫床”。夏季氣溫高,雙腳被鞋子包裹后,汗液難以蒸發,局部濕度和溫度驟升,給真菌創造了絕佳的繁殖環境。調查顯示,足癬在夏季的發病率比冬季高出 3 倍,尤其偏愛愛穿運動鞋、皮鞋的人群。
真菌的生命力極強,在浴室地板、泳池邊、公共拖鞋等地方能存活數周。如果你習慣光腳踩公共區域,或與他人共用鞋襪,就可能被 “趁虛而入”。值得注意的是,腳氣并非 “衛生差” 的專屬,即使每天洗腳,若鞋子不透氣,仍可能中招。
二、識別腳氣的 “信號彈”
腳氣的癥狀五花八門,別等到 “臭氣熏天” 才重視:
- 水皰型:腳趾縫或腳底冒出米粒大小的水皰,瘙癢劇烈,抓破后易繼發感染;
- 糜爛型:腳趾間皮膚發白、糜爛,伴有滲液,走路時摩擦疼痛;
- 鱗屑角化型:腳跟、腳掌皮膚增厚、粗糙,像撒了一層白屑,冬季可能開裂出血。
無論哪種類型,“腳臭” 都是典型表現。這是因為真菌分解皮膚角質層時,會產生不飽和脂肪酸等異味物質,混合汗液后形成難以忍受的氣味。
三、科學應對,拒絕 “治標不治本”
對付腳氣,關鍵在于 “斷根”,以下方法缺一不可:
- 基礎護理要到位:每天用溫水洗腳,重點清潔腳趾縫,擦干后再穿鞋;選擇棉質、透氣的襪子,每天更換并開水燙洗;鞋子交替穿,定期放在陽光下暴曬殺菌。
- 外用藥膏選對路:確診后堅持使用抗真菌藥膏,如酮康唑、克霉唑等,每天涂抹 1-2 次。注意要 “癥狀消失后再用 1-2 周”,避免真菌卷土重來。涂抹前先用溫水泡軟角質,效果更佳。
- 嚴重情況別硬扛:如果出現水皰破潰、紅腫流膿,可能是合并細菌感染,需及時就醫。醫生會開具抗生素藥膏或口服藥,配合換藥處理,防止感染擴散。
四、這些誤區正在加重病情
不少人在治療腳氣時踩了 “坑”,反而讓情況更糟:
- 濫用激素類藥膏:激素類藥物能暫時止癢,但會抑制免疫力,讓真菌瘋狂繁殖,導致腳氣范圍擴大;
- 癥狀好轉就停藥:真菌生命力頑強,看似痊愈時可能仍有殘留,擅自停藥極易復發;
- 偏方盲目嘗試:用鹽水泡腳、涂抹牙膏等方法缺乏科學依據,還可能刺激皮膚,加重不適。
深圳市龍華區中心醫院皮膚美容科溫馨提醒:
腳氣雖小,卻影響生活質量和社交自信。只要保持腳部干爽,堅持科學治療,就能和 “臭腳” 徹底說再見。這個夏天,讓雙腳清爽呼吸,再也不用躲躲閃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