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伊核談判開始之前,伊朗先和中俄“開了個會“。
日前,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方將在首都德黑蘭與中國和俄羅斯舉行司局級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以及聯合國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風險。
【伊朗將和中俄討論核計劃問題】
這里提到的“快速恢復制裁”,指的是2015年聯合國第2231號決議中規定的條款,按照這一規定,一旦發現伊朗違反其在核協議中的承諾,包括濃縮鈾純度超標、擴建離心機、限制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等,相關方可以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意思很簡單——哪怕其它國家不同意,只要一個簽署國提出恢復制裁,安理會將不進行表決,90天后制裁就自動生效。這也被外界稱為“自動回彈條款”,是對伊朗的一個重要約束工具。
對伊朗來說,這項機制就像是懸掛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就在近期,英、法、德三國已經向伊朗發出警告:若伊朗核談判在8月)底前仍未取得進展,它們將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為什么英法德這次態度如此強硬?說到底,還是美國在背后不斷施壓。自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后,美國對伊朗政策明顯轉向強硬,尤其是在核問題上,要求伊朗必須做出更多“讓步”。
今年4月,在阿曼的從中斡旋之下,美伊雙方曾短暫恢復接觸,進行了五輪“閉門”談判,但這段對話窗口很快就被中斷。
6月,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起精準襲擊,美軍隨后也空襲了伊朗境內三個地下核設施。這讓本已艱難的對話進程徹底“脫軌”。作為回應,伊朗議會強硬表決終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導致核查人員全部撤出。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發起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歐盟繼續扮演“調解人”角色,英法德也反復表示愿意挽回局勢,但受限于對美依賴,歐洲自身在伊朗問題上的影響力已明顯邊緣化。而伊朗對于歐洲的信任,也在不斷下降。
這也是為什么,伊朗選擇在談判重啟之前,先找上中俄的原因。德黑蘭很清楚:想要在接下來的外交博弈中不被動挨打,就必須提前穩住兩個最具分量的非西方力量。
日前,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身邊的一名顧問抵達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21日,伊朗方面又宣布,將邀請中俄兩國外交事務負責人前往德黑蘭,就伊朗核問題舉行三方會談。
從行動上看,伊朗的算盤已經打得很明白:在真正面對歐美之前,它更希望中俄先表個態,給它撐個腰。
從伊朗的立場出發,他們對中俄的核心訴求很清楚:一旦歐美恢復對伊制裁,中俄是否會在安理會層面給予否決或延緩?是否愿意在經濟上繼續為伊朗提供能源、貿易、技術方面的“保底方案”?更現實地說,伊朗希望中俄能在政治上站臺,經濟上兜底,戰略上分擔壓力。
【普京會見哈梅內伊“貼身顧問”】
那么,中俄怎么看伊朗的算盤?
從目前來看,中俄對伊朗的支持是有底線、有策略的。近年來,無論是在金磚擴容還是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俄都推動伊朗融入“去西方化”的全球治理機制,這背后當然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但要說中俄會在伊朗任何激進行為上“無條件站臺”,那顯然是誤判。
中國的立場一貫明確:支持政治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主張維護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反對單邊制裁。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協議恢復、監督透明、和平用核,絕不希望伊核問題再次成為中東動蕩的導火索。
而俄羅斯方面,則更關注地緣布局和能源合作。作為伊朗的長期戰略伙伴,莫斯科近年在能源、軍貿、反西方聯盟方面與德黑蘭展開了深入合作。但同時,俄羅斯也非常清楚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邊界,不太可能在伊朗“越界擴核”時與其共進退。俄方支持伊朗合理核權益,也反對美歐將核問題武器化,但更傾向于通過外交協調達成平衡。
說到底,中俄能給予伊朗的支持,是“有限度的戰略協作”,不是“為所欲為的背書”。這意味著,如果伊朗在談判桌上擺出強硬姿態,甚至重新加碼核計劃,中俄也未必會繼續無條件站隊。畢竟,一旦局勢再度升級,牽連的不僅是中東和平,也將影響中俄自身的全球布局。
因此,伊朗在這個時候與中俄密集接觸,其用意是無可非議的。但要認為中俄能無條件為其“擋風遮雨”,甚至代替其承擔外交后果,那顯然是想多了。
眼下的伊朗,面對歐美三重壓力——制裁恢復、外交孤立、軍事打擊——確實已經感到山雨欲來。但若想在談判桌上贏得空間,靠喊話中俄“背書”遠遠不夠,最終還得靠自身在核政策上的審慎回調和在外交路徑上的戰略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