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相離空 明白四達
阿彌跟弘愿老禪師說:六祖《壇經·付囑品第十》“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著相長邪見,執空長無明。”與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其思想雖分屬佛道二家,但精神核心存在深刻的通融互證,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弘愿老禪師說阿彌啊,它們主要體現在核心層面的互證:離相離空是中道智慧?,六祖強調修行需“外于相離相”,即不執著外境表象;“內于空離空”,即不墮入虛無斷見。此主張破除“相”與“空”的二元對立,契合老子“明白四達”(洞悉萬物)時保持“無知”(超越概念分別)的境界?。兩者均指向超越主客二分、消解概念束縛的認知狀態。?
破除執著之弊。“著相長邪見,執空長無明”直指偏執之害:著相滋生妄念,執空則陷于頑空斷滅。老子“能無知乎”的反問,同樣否定知識概念的固化,主張以“無知”達至無染無著的純粹覺照?。
回歸本體的實踐:自性清凈與本真抱一?。六祖以“自性”為修行根基,主張“自性若正,起十八正”,強調內在覺性的本凈?。老子“載營魄抱一”則呼吁身心合一、魂魄守中,兩者均以回歸本體本源為終極歸宿?。
無為而照的實踐指向?:“離相離空”要求不刻意造作,自然應對外境;“明白四達”亦需摒棄刻意求知,以直覺觀照萬物。佛家的“無念無住”與道家的“無為無知”,均指向不干預、不執取的本來實踐工夫。?
終極境界的相通性。究竟超越的圓滿性?:六祖“究竟二法盡除”的終極解脫,與老子“滌除玄鑒”后“明白四達”的澄明境界,皆描述破除一切對立后的絕對自由。兩者均以“無別”為最高智慧?。
世間即道場的生命態度:《壇經》主張“佛法在世間”,離相而不離世;《道德經》的“明白四達”亦在人間萬象中實現。二者均否定脫離現實的修行,強調即俗證真?。
阿彌結語:佛道二家于此處的通融,核心在于:破執?——共破概念、空相等一切執著;歸真?——同指內在清凈本體;踐履?——共倡無為之用,即世間而超越。此乃東方智慧對絕對自由的殊途同歸之證?。
本真抱一?,守中不二。南無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李松陽2025公歷0727《非常財富》第02980篇 阿彌聞道第1140期 壇經十·老子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