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大慶油田驕陽似火,中油電能熱電一公司廠區被熱浪裹挾,主廠房內溫度飆升至45℃,空氣灼熱得仿佛能點燃。正值4號機組A檢攻堅期,技術監督部金屬實驗室的員工們接過檢修委托單,便一頭扎進這片“蒸籠”,管線光譜檢測與測厚工作在他們手中緊張而有序地推進,為機組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金屬防線”。
藍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背上,安全帽下的臉頰汗珠滾滾,順著下頜線滴落。他們肩頭挎著的光譜儀、測厚儀在高溫下泛著微光,卻絲毫未影響動作的精準——打磨、校準、檢測,每一步都如教科書般標準。
“管道檢測容不得0.1毫米誤差。”現場負責人于雷抹了把汗,聲音帶著高溫炙烤后的沙啞。不遠處,檢測員鹿巍正用砂紙細細打磨管道表面,紅色防銹涂層被磨去,銀亮的金屬本色顯露出來。
“這一步得讓檢測面‘素顏出鏡’,數據才靠譜。”他將光譜儀探頭穩穩貼上去,屏幕上立刻跳出元素符號與數值,身旁的同事早已翻開記錄本,筆尖飛速滑動,每一組數據都要與委托單反復核對,確保分毫不差。
測厚時,他們更是寸步不讓:直管段選4個點,彎頭取3個點,遇到常年受介質沖刷的易損部位,便反復測量確認。入夏至今,近千項檢測任務的精準數據,成了機組平穩運行的“定心丸”。
當最后一個檢測點的數據錄入完畢,疲憊的臉上難掩欣慰。這些高溫下的“金屬醫生”,正用0.1毫米的較真、45℃里的堅守,將責任寫進每一次檢測,守護著機組安全運行的每一刻。(工人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沈艷秋 記者 徐瀟)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