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唐寅在《警世》里有這樣一句話:“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人生不爭辯是智慧,不憤怒是修養,我們彎腰低頭是為更好地挺立自己。
世上有一種茶湯,初嘗微苦,須得在舌尖耐心停留片刻,那回甘的滋味才漸漸升騰起來,溫潤地沁入心脾。
人生滋味,亦常如此,那苦味未必是終點,卻需我們含在口中,不急于爭辯,不輕易發怒,等那苦意悄然轉化。
是非入耳,多少人心潮翻騰,爭辯沖動難抑。可爭辯,何嘗不是一種徒勞?
我們各自心中早已有了立場,如同隔著濃霧相望,縱使高呼對方名字,聲音也穿不透那層迷障。
爭辯只是各說各話,各執一詞,各守各的固執,彼此立場愈發僵硬,反倒成了兩個世界。
爭辯徒然耗散心神,卻從未真正消弭分歧,如兩只螳螂在狹窄的葉子上相斗,任憑如何爭鋒,皆無法改變各自在葉上位置半分。
憤怒則更是精神的火苗,灼傷自己。人若常處于憤怒之中,心神便如被火焰不斷舔舐煎熬,長久下去,精神難免干涸枯竭。
憤怒的毒刺扎入內心,日久天長,精神也終將疲憊不堪。
不爭不怒,不是麻木,而是對自我心靈深沉的珍重與守護——我們終究無法讓外界全然如己所愿,卻可以保護內心不受侵擾,免于無謂的損耗。
人常以為挺立便是昂首,卻不知真正的力量有時正藏在彎腰蓄勢的姿態之中。
彎腰低頭,并非屈從,而是為更好地積蓄能量,如同弓身聚力,為的是更挺拔地立于世間。
唐寅說“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那是一種清醒的“聾啞”,是主動選擇的智慧。
世人喧囂,我獨守靜默;世事紛擾,我自筑籬墻。這聾啞是心的澄澈選擇,并非愚鈍,而是為心靈筑起一道屏障,讓精神免于嘈雜的干擾。
人生在世,我們無法令所有聲音都悅耳,無法讓所有人理解,亦無法回避所有是非。
我們可以在喧嚷中選擇聆聽與沉默的尺度,在誤解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在彎曲的姿態里積蓄挺立的力量。
精神的高度,不在于如何激烈地回應外在沖擊,而在于如何在沖擊中保持內在的沉靜與韌性。
心靈在寂靜中生長,精神在無爭中壯大。彎腰并非示弱,而是以謙卑姿態貼近大地,積蓄下一次挺立的勢能。
世間嘈雜,如風過耳,而我們內心那片寂靜卻日益堅實豐饒。
當喧囂撲面而來,那“半作癡呆半作聾”的從容,并非怯懦,而是智慧之人的氣度。
當喧囂褪去,靜默便成為你靈魂的尊嚴。你選擇在聾啞中挺立,天地就在這靜默里奔向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