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中國(包括大陸、香港、臺灣、澳門)以外的收藏古書畫最齊全、最豐富、最成體系的國家。上世紀,類似于岡倉天心(Okakura Tenshin,1863-1913)、查爾斯·朗·弗利爾(Charles Lang Freer,1854-1919)、福開森(John Calvin Ferguson,1866-1945年)、顧洛阜(John M. Crowford, Jr.,1913-1988年)、王季遷等有識之士的收藏群體,購藏了一大批的中國古代的重要書畫,并在其去世或生前,捐贈(或低價出售)給美國的博物館,使其成為可供大眾欣賞的“公共藝術品”!
其中,古書畫的精品、名品基本集中在紐約大都會、克利夫蘭、波士頓、弗利爾、納爾遜-阿特金斯這5座博物館中。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在博物館收藏書畫的領域,不能說傲視群雄,最起碼也是出類拔萃的。就數量而言,克利夫蘭僅次于紐約大都會;就品質而言,克利夫蘭也是精品薈萃,和大都會一樣,各有千秋。
李雪曼
Sherman E. Lee(1918-2008)
克利夫蘭對古書畫的濃厚興趣,與李雪曼密切相關,可以說他是整個博物館的靈魂人物。李雪曼是克利夫蘭第三任館長(任期1958-1983),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館長。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李雪曼任館長期間,聘請何惠鑒擔任中國部主管。何惠鑒是老一輩研究中國傳統書畫的著名學者,李雪曼與何惠鑒珠聯璧合,很快使該館的書畫收藏豐富起來。
在此期間,一大批中國歷史上的經典名作,入藏克利夫蘭,包括張渥《九歌圖》(最著名的版本)、巨然《溪山蘭若圖》、周文矩《宮中圖》、趙光輔《番王禮佛圖》,以及趙孟頫、吳鎮、倪瓚、沈周等大師繪制的一大批杰作。
2019年,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宣布:免費向公眾開放3萬件藏品的數字版權!
博物館館長威廉?格里斯沃爾德(William Griswold)在采訪中表示:
訪客可以在線上借用(下載)這些圖片,用來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在我看來,這非常地振奮人心。
現在將克利夫蘭免費公布的3萬藏品中的「中國書畫」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北宋·趙光輔《番王禮佛圖》(趙孟頫跋)
全卷
局部
趙光輔《番王禮佛圖》,系北宋時期道釋畫的杰作。趙光輔(生卒不詳),約10世紀,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五代南唐時布衣,北宋初為圖畫院學生,故鄉里呼為“趙評事”。此圖以唐代吳道子“莼菜條”法描繪,線條中間略粗、兩頭略細,猶如莼菜,這也說明五代至北宋的道釋畫仍然尊崇吳道子的傳統。
明·石銳畫《仙山樓觀圖》
全卷
局部
李昭道《仙山樓觀圖》,應該是明代李思訓傳派石銳所繪,并非李昭道原作,但也是彌足珍貴的杰作。畫中的建筑,在北宋畫作中經常見到,模本鐵證。不過,畫中山石并未出現皴法,只是單純的勾線傅色,這是唐代山水的特點。
五代 ·周文矩《宮中圖》
全卷
周文矩《宮中圖》,也非周文矩原作,應該是宋代摹本。卷尾有李公麟外甥張澂(字如瑩,號澹巖)的長篇題跋,張澂的書法也精妙,畫與跋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此圖原為民國大藏家張珩的舊藏,后流入美國,藏入克利夫蘭。
五代·巨然《溪山蘭若圖》
全軸
巨然《溪山蘭若圖》,可能并非巨然親筆,更可能是宋代董源、巨然傳派所作。
何惠鑒發現 巨然《溪山蘭若圖》和納爾遜博物館藏的李成《蕭寺晴巒圖》上,都蓋有北宋“尚書省”的收藏印,所以,應該是北宋的摹本。
南宋·李嵩《亭榭圖》
全幅
局部
元·張渥 《九歌圖》
全卷
局部
克利夫蘭藏的張渥《九歌圖》是該館最負盛名的佳作之一。張渥《九歌圖》流傳有吉林省博物館本、克利夫蘭本。克利夫蘭本(本卷)的繪畫水平極高,深得李公麟遺韻,應該是張渥真跡。
元·姚廷美《有余閑圖》(楊維楨跋)
全卷
局部
元至正二十年(1360),時值正月開春,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姚廷美為80歲老翁杜隱君繪《有余閑圖》。畫心尾端有姚廷美行書七言絕句:“地偏人遠閉柴關,滿院松陰白晝閑。眼底風塵渾忘卻,坐看流水臥看山。”落款“至正廿年春正月□日,吳興姚廷美書”。
卷末有楊維楨的長篇題跋,楊維楨極富個性的書法,也是此卷的特色之一。而且畫面的文人趣味濃郁,是典型的元代文人水墨,水平不亞于“元四家”。
元·任仁發《三馬圖》
全卷
元·趙孟頫《竹石幽蘭圖》
全卷
趙孟頫,在中國美術史上基本是人所共知的大咖。趙孟頫的生平、履歷、家庭、藝術等等,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所以,我說幾點題外話。
趙孟頫是宋代皇室后裔,這一點,眾所周知。問題是,親緣關系,還存在一個“疏遠”和“親近”的區別。到底趙孟頫,與宋代皇室是“疏遠”呢?還是“親近”呢?應該是“親近”的。
趙孟頫,系宋太祖第四子趙德芳的后裔,至宋室南渡之后,這一支與皇室本已相當疏遠。哪知,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趙構選擇 趙伯琮(后改名趙昚,1127-1194)承繼大統,是為宋孝宗。宋孝宗的同母兄 趙伯圭,正是趙孟頫的四世祖。如此一來,趙孟頫這一支與皇室疏遠的關系,卻又突然變得密切起來。
此外,趙孟頫確實是深得元朝皇帝的寵信的!這樣,他就非常矛盾。矛盾具體體現在哪?
宋代的皇室,在取名上嚴格遵循輩分的高低。比如趙孟頫的父親趙與訔(1213—1265),有10個兒子,每個兒子都姓趙(廢話),第二個字都是“孟”(代表輩分,孟字輩,比如同宗的趙孟堅),第三個字都帶有“頁”(趙孟頫的“頫”)。
輪到趙孟頫給兒子取名了。宋代皇室規定,“孟”的下一輩是“由”。 趙孟頫的五兄趙孟頖,就給兒子取名“趙由宸”。
所以,趙孟頫的兒子應該叫“趙由*”,可是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叫:趙亮、趙雍、趙奕。
元·趙孟頫《江村漁樂圖》
全幅
局部
元·王蒙《為貞素作閉門著書圖》
全卷
局部
元·吳鎮《竹亭詩意圖》
全卷
局部
元·吳鎮《漁父圖》
全軸
局部
明·王紱《秋林書舍圖》
全軸
元·李士行《清泉喬木圖》
全軸
明·謝環《九老圖》
全卷
局部
明·佚名《雙鷹圖》
全軸
局部
明·周臣《流民圖》
全卷
元·陳汝言《仙山樓閣圖》
全卷
局部
明·沈周《仿王淵花鳥圖》
全軸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吳門畫派的開創者,文徵明、唐寅的老師,「吳門四家」之首,畫史上更贊譽為「明世第一」。
明·唐伯虎《秋山高士圖》
全卷
局部
唐伯虎的藝術高峰應該是在科舉舞弊案之后。
唐伯虎科舉失敗后,縱情聲色更甚。唐伯虎文集中的一篇《又與文徵仲書》很好地講到了兩人巨大的性格差異!這篇唐伯虎寫給文徵明的信,主要說了這么兩個事,翻譯白話文:
我唐伯虎一跟人辯論,就大喇叭開大聲,收不住,而禍從口出,經常得罪人。你文徵明,說話做事謹言慎行,是大家公認的好好先生!我要向你學習!(當然,若真向你學習,我可不會) 我唐伯虎喜歡風花雪月,花前月下,百花叢中過,沾惹一身騷;你文徵明,為了應酬,也會陪人喝酒,可是你hold得住啊,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啊你!我要向你學習!(當然,若真向你學習,我可不會) ——唐伯虎《又與文徵仲書》
令人矛盾和不解的是:唐伯虎縱情聲色,可是畫卻是學南宋院體的,而且比較精細。唐伯虎為什么沒有走南宋梁楷“簡筆”那一派呢!這樣,應該更符合他此時的性格啊!唐伯虎的內心,不止有瀟灑和粗狂的一面,也有娟秀的一面。
明·文徵明《古松圖》
全卷
局部
沈周去世之后,文徵明成為大明朝當時紅得發紫的大畫家!文徵明有多紅呢?連造假作偽之人,都能做出品牌效應!真畫買不起,買幅假畫,掛著也不錯!這時,「假牌文徵明第一人」朱朗,粉墨登場!
據說南京有個人,知道真的文徵明咱買不起,就想買幅假的掛家里。于是對仆人點名道姓的要買一張朱朗造假的文徵明!仆人一路顛簸,風塵仆仆趕到蘇州,卻陰差陽錯來到了文徵明家,趕巧文徵明正在呢!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沒有微博,沒有海報,就算是明星,也是聽過,卻沒見過。所以,誰知道文徵明長什么樣!
仆人,就把文徵明當成了朱朗,并對文徵明說:朱先生,想請您辛苦造一張文徵明的假畫,潤格特奉上!文徵明一下子懵圈了,不知所措!等回過神來,哈哈大笑,對那個仆人說:我畫真徵仲(文征明的字),聊當假子朗(朱朗的字),可乎?
這個故事,一時傳為笑柄,被濃墨重彩的記錄在野史里!可見當時文徵明有多火,也可見文徵明多么宅心仁厚!
明·仇英《獨樂園圖》(文徵明題)
全卷
局部
明·文伯仁《仿趙孟頫山水圖》
局部
明·董其昌《仿黃公望江山秋霽圖》
全卷
局部
明·陳洪綬《宣文君授經圖》
全軸
局部
明·陳洪綬《羅漢圖》
全幅
局部
明·林良《喬林白雀圖》
全卷
明·佚名《龍跡圖》
全軸
局部
清·虞沅《二馬圖》
全幅
局部
清·八大山人《花鳥圖卷》
全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