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互聯網上出現了運20B運輸機改裝成為加油機的高清圖片,從圖片來看這架改裝機還處于試飛測試階段,采用的依舊是綠皮機涂裝,其左右機翼下方分別掛有一個軟管加油吊艙,與此前的運20A型加油機類似,只是運輸平臺換成了運20B型運輸機。說明運20B運輸機自服役以后,正全面加速改裝成為特種飛機,也意味著運20B已進入批量量產階段,除了滿足運輸需求以外,還能滿足改裝需求。
運20B改裝的加油機
除了運20B型加油機開始試飛以外,還有正在試飛過程中的空警3000運輸機,也采用的是運20B運輸機為改裝平臺,標志著運20B全家桶逐漸成型,未來可能還會用來改裝其他大型電子戰機、偵察機、民用運輸機和出口等。對于中國空軍來說,運20B的大量裝備,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意味著中國空軍在大型運輸機的研制上全面實現了獨立自主,核心的發動機徹底解決,不再依賴于俄制發動機。
試飛中的空警3000也是采用運20B
早些時候運20A型運輸機采用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D-30KP2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前蘇聯什韋措夫發動機設計局在1960年代設計研發的低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改進型號,D-30KP2型專門為早期的伊爾76運輸機研制,于19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服役,在今天看來屬于是比較老的型號了。優點是耐用性、可靠性很高,后勤維護相對簡單,成本也較低,被廣泛裝備在伊爾76運輸機上,也是蘇聯航空史上最可靠的發動機之一。缺點也比較明顯,一是油耗高,導致航程和經濟性下降,不利于長時間巡航與高效戰略投送。
搭載D-30KP-2渦扇發動機的運20
二是噪音大,噪音標準遠低于現代民用或軍用發動機標準,某些機場的起降受限,或在執行遠程任務時內部飛行環境較差;三是涵道比低,整體技術落后,涵道比約為2.4,低于現代高涵道比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大約為12噸,低于同類運輸機(C17運輸機和伊爾76后續改進型號采用的發動機),導致運載能力較弱。早期搭載該發動機的伊爾76運輸機,其最大起飛重量大約只有190噸,最大運載能力大約50噸,而后期換裝最大推力大約16噸的PS-90A-76型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則達到了210噸,最大運載能力60噸。
裝備PS-90A-76發動機的伊爾76
而運20的設計指標為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運載能力66噸,但在搭載D-30KP2發動機的情況下,顯然是難以達到這一指標的。但我國采用D-30KP2發動機也是無奈之舉,在運20研制之初由于國內無適合的配套發動機可用,渦扇20也剛同步啟動研發。為讓運20順利完成研制并裝備使用,我國采用三步走的方案,一是引進D-30KP2發動機,解決有無的問題;二是進行仿制(渦扇18),解決國產化的問題,不過這一步是否進行,目前不得而知;第三步就是研制渦扇20發動機,這也是專門為適配運20而研制的配套發動機,如今開始裝備說明技術已成熟可靠。
與D-30KP2發動機相比,渦扇20為沈陽發動機研究所研制的一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定位上與俄羅斯的PS-90A-76渦扇發動機,以及美國的C17“環球霸王”運輸機使用的F117-PW-100渦扇發動機類似。外界預估,渦扇20的最大的推力可達16噸,與D-30KP2發動機相比有明顯的提升,將大幅增強運20的運載能力,并降低油耗增加航程。渦扇20的裝備有幾點重要意義,一是標志著我國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運20的動力問題徹底得到根治,不再依賴于外界;
二是改進發展不受限制,采用外界的發動機可能會在改裝和用途上受到限制,還有產量和出口上也會受到限制,;三是將助力中國更先進和推力更大發動機的發展進程,為后續發動機的研制打下扎實基礎,讓中國快速進入世界航空強國行列。所以,渦扇20裝備以后,不僅解決的是中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有無的問題,還讓中國在用途、改進和出口上不再受制于人,并讓中國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發展上走向一個更高的臺階。同時,也為中國在未來發展超大型運輸機打下扎實基礎。
運20B
現階段,隨著運20B、運油20B和空警3000新一代戰略預警機的亮相,將大幅度提升中國空軍的戰略運輸能力、空中打擊半徑和體系化作戰能力,渦扇20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2025年7月27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