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慢書房的活動可真是含“貓”量十足啊!
周六這兩場都和貓有關,一個理性吸貓,一個感性聊貓——
愛貓人千千萬,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因為愛貓,所才會做很多事。
比如,兩位作者,一個因為愛貓就為貓寫了“貓咪”簡史,一個因為愛貓就為曾經的貓寫了回憶錄。
預約上款(to簽),點擊圖片可購買
《貓在故紙堆》主打理性愛貓, 劉朝飛老師是湘南學院顧炎武研究中心研究員,也是一個愛貓人,他憑借扎實的文獻功底,將散落于故紙堆中的“貓跡”系統呈現。
不過旁征博引不代表就會沉悶無趣,恰恰相反,本書很有趣,堪稱“貓版《搜神記》”,專挖古籍中那些被誤讀的貓故事。
比如《搜神記》里的“貍妖”到底是野貓還是狐貍?作者通過文獻編排體例和《韓友驅妖》等故事,硬核論證:古人常把“貍”當狐妖,而真正的野貓可能背了千年黑鍋。
書中還收錄了“貓鬼巫蠱”“金華貓妖”等驚悚傳說,但作者不忘吐槽:“古人一邊怕貓成精,一邊又給貓寫詩,典型的‘又怕又愛’綜合征。”
文風介于學術與八卦之間,比如分析《齊無野》中“貍乳而鹯覆之”時,冷不丁插一句:“這劇情放現在,妥妥的動物世界版《甄嬛傳》。”適合既想漲知識又想練憋笑功的讀者。
裝幀上,特別值得一提,咱們蘇州本地的出版社古吳軒很用心,采用精裝毛邊本設計,封面貓影靈動飄逸,恰似穿梭于書頁間的文化精靈。
預約上款(to簽),點擊圖片可購買
《救貓咪》這本書就會有一點傷感了,這是浸透淚水的回憶錄,青年作家張君怡講述了一個痛徹心扉又溫暖堅韌的生命故事。
2020年寒冬,北京積水潭地鐵站旁,張君怡與男友救助了一只流浪三花貓“卡羅”。這本是善意的開端,卻意外引發家庭貓群感染貓瘟的悲劇。
短短兩周內,家中四只貓(白居易、凡·高、黑格爾、卡羅)相繼發病,最終三只離世,僅余一只幸存。這場災難成為作者重新審視自我與生命的轉折點。
張君怡的寫作超越了技巧層面,呈現出一種自我解剖式的真誠。
正如魯迅文學獎得主何平所評:“這種寫法一般在一個寫作者的寫作生涯里不會碰到很多,純粹全力以赴,不求手法和姿勢的花哨。”
盡管《救貓咪》與《貓在故紙堆》在文體和路徑上差異顯著,但精神內核是一樣的,如果要給養貓一個理由,那讓我們靜靜相守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